母親們沒有告訴大家的事

  • 作者: 豁思
  • 日期: 2024-08-04

程天朗提及,小時候能在學校圖書展覽買一本耐看的何紫小說集,成了他童年中親切的回憶。或許下一代的回憶來自梁科慶,又或其他後起新秀;不來自學校圖書展覽,而來自手上那台電子閱讀器,種種變化,又有誰知道呢?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共同回憶與故事。

筆者聯想起顧城曾寫下一首短短的,卻讓人印象深刻的詩〈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尋找光明」。這首只有兩句的詩,濃縮地概括了成長於文化大革命的人對運動的反思,既有批評亦有期願。今天的年輕人會如何理解文化大革命呢?從歷史課本上看到的資料,只是客觀的陳述。若能細細閱讀成長於文革的作家作品,如余華、莫言、王安憶,或能發現文革的另一面——對某些人而言,文革何嘗不是美好的回憶?從閱讀中,我們可借由了解他人的經歷,對照自身,既帶來反思,也可有新領會,不是嗎?

這次筆者希望脫離大家正在經歷(又或已經歷完畢的)童年,帶大家進入一個未必會進入的階段——《成為母親之後》。相信大家都讀過冰心歌頌母愛的作品,又或常以母親入題作文,可是除了母愛很偉大,在母親節我們會買花送禮外,我們對「母親」這個角色(而非單指我們自身的媽媽)理解又有多少?

羽茜在《成為母親之後》探討母親的困境,「母親」一詞就像孫悟空頭上的金箍咒,是一個讓人從此不再自由的咒語。成為母親,意味一個女生不再是自己,她會被對孩子的愛與憂慮影響、被現實及家庭的壓力拖累、被社會對母親角色的要求限制。為了孩子,母親被逼放棄曾經的自由與曾經的自己,昔日的目標與夢想,都被孩子的日復日的換尿片餵飯做習作取替。原來成為母親,並不是只有媒體和社交平台上看到的快樂與甜蜜,原來成為母親,背後有很多難以想像的苦。然後我們會質疑,既然我們困着了母親,為何母親還要成為母親?蛻變為母親之後,這些女生才終於知道,原來很多很多事情,她們的母親並沒有告訴她們。是的,「母親」這角色,並不是幾句說話就能交代清楚的啊。

母親並沒有告訴我們,照顧我們是多麼的不自由,也沒有告訴我們,我們生活上大小事都讓她們費心。或許如羽茜所言,母親對我們都充滿愛與恨,她們愛我們,偶爾也會恨「母親」這角色帶來的束縛。母親的苦與樂、矛盾與掙扎原來只能從經歷中默默親身體驗。每人的童年經歷不同,一代人自有一代人的共同回憶與故事。惟獨「母親」的經歷自古以來相通又相似,從懷孕的喜悅期盼,到產後身心俱疲,至孩子成長中大小事務煩擾,為了孩子,母親從獨立自由的女生放棄了自己,完全成了另外一個人,「為母則強」。不知道各位讀畢《成為母親之後》,對「母親」會有何新的看法?又或會否回首一看,發現自己的媽媽原來也有一件張曉風筆下的〈母親的羽衣〉?

書目:

  • 《成為母親之後》
    作者:羽茜
    出版:時報出版,2015
    ISBN:9789571363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