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世界,品嘗感動
- 作者: 文怡
- 日期: 2023-09-24
一樣米養百樣人,不是每一位作家都如蘇曼靈文中提及的幾位,能燒得一手好菜。筆者認識的某些作家,十指不沾陽春水,一日三餐,全在食肆解決。朋友圈中,更不乏「無飯」夫妻和家庭。
程天朗說,讀完曼靈的文章,想品嚐筆者的手藝。筆者讀罷文章,倒是馬上想起兩本書:張曼娟的《黃魚聽雷》和森下典子的《記憶的味道》,兩本絕不可在晚上閱讀的書,會飢腸轆轆。
孫梓評在《黃魚聽雷》的序形容張曼娟老師「具備在混亂視野中洞悉美味餐館的能力」,他喜歡閱讀她散文裡的那些美好的文字與人情,如同享用一道可以暖和人心的料理。優秀的作家不一定熱衷入廚,但總有情有獨鍾的喜好(可以超過一個),注重生活細節,是作家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否則,難以寫出引起共鳴的作品。
吃和成長和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窮家孩子只求吃飽,富貴人家講求吃很氣派。卑微的打工仔為追趕工作進度,午飯時段隨便啃個麵包,三扒兩撥吃個快餐,加班熬夜靠杯麵充饑。對一般人而言,幾小時吃一頓法國餐是奢侈的,付得起餐飲費卻不理解用餐文化。
《黃魚聽雷》以四季分卷,記錄了張曼娟在成長過程中不同階段接觸過的食物。書中被列舉出來的食材,大多是日常輕易可見的,夏季有香蕉雞蛋冬瓜芒果蝦餅葡萄,秋天有蘑菇洋蔥茄子馬鈴薯蝦米蚵仔饅頭,冬季有番薯大白菜紅豆雞青蔥餃子年糕砂鍋魚頭,春天有韭菜番茄九層塔吐司牛排。
在〈九層高塔的氣味〉一文,張曼娟寫下某一次朋友去吃鐵板燒,廚師料理雞排時的獨特手法。
「廚師在雞排上放一堆洋蔥與九層塔,直接用半圓形鐵蓋罩住,竟然不炒而是用燜的。拿起鍋蓋時,九層塔的未經破壞的清冽氣味撲面而來。用雞本身的香味蒸炙而成的九層塔,竟然帶着甜味與柔和的雞汁口感。這是我從未嘗試過的,九層塔最純粹的味道。」
九層塔在台灣料理中很常見,連街頭小吃鹽酥雞在離開油鍋前也要加一把提味。許多香港人不習慣九層塔的氣味,包括筆者。可想而知,若筆者要寫一篇跟九層塔有關的文章,大概會是不甚愉快的記憶。
森下典子的《記憶的味道》,書名直接表明記憶和味道的關係。二十一篇文章,包含零食、甜點、醬料和食物。有我們熟悉的蛋包飯、拉麵、蜂蜜蛋糕、水羊羹、佛蒙特咖喱塊、鯛魚燒等等。
《記憶的味道》封面是一碟蛋包飯,筆者也特別喜歡書的第一篇文章〈蛋包飯世代〉。森下典子的文字描述十分生動,尤其愛用擬聲詞,把母親烹調蛋包飯過程中的敲蛋聲,蛋液下鍋遇熱的聲音,木勺子在炒飯的過程撞擊鍋具的聲響一一寫下,以聽覺加強讀者的感官。
森下典子最愛的蛋包飯,被她喻為一般的王者,食材十分簡單,冷飯、可果美番茄醬和雞蛋。後來,食店出現各種新穎的蛋包飯,有淋上奶油白醬的,她無法接受。某天,她到鳥取小溫泉鄉出差,路過一家有點破舊的食堂,跟老奶奶點了蛋包飯。事隔多年,作者終於又再嘗到她的「正統派」蛋包飯。
筆者和作者一樣,對蛋包飯有一份濃厚的情感。第一次吃到蛋包飯,是大學一年級,在學校附近的一家食店。橄欖球形狀的蛋包飯送到跟前,用西式湯匙一挖,竟然帶有橘紅色。淺嘗一小口,是番茄醬的味道。當年,筆者不知蛋包飯為何物,一吃難忘。畢業數年後,再次回訪母校時,食店已不在。2017年,到日本大阪旅遊,剛巧看到櫥窗的蛋包飯模型,抱着嘗新的心態,進店一試。淋上咖喱蘑菇醬的蛋包飯中規中矩,已消失的味道卻記憶猶新。
《記憶的味道》和《黃魚聽雷》所提及的味道,並不是甚麼滿漢全席、山珍海味,全是一般普通人家唾手可得的。可隨着時代變遷,不知怎的,某些昔日的味道消失了、變味了,也不知是廚師換了,食材基因改造了,食譜更改了,還是食客的味覺出問題了。
文章寫到此,忽爾有一點哀愁,借也斯的一首與食物有關的詩〈給苦瓜的頌詩〉 最後四行作結尾。
「重新細細咀嚼這個世界
在這些不安定的日子裡還有誰呢?
不隨風擺動,不討好的瓜沉默面對
這個蜂蝶亂飛,花草雜生的世界」
書目:
- 《黃魚聽雷》
作者:張曼娟
出版:皇冠文化,2024
ISBN:9789573320777 - 《記憶的味道》
作者:森下典子
出版:馬可孛羅,2013
ISBN:9789866319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