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完美

  • 作者: 文怡
  • 日期: 2023-02-12

程天朗在上文寫黃蓓佳【歷史的轉角】系列,文中提起「一孩政策」和以小孩的視角作為敘述觀點,筆者馬上想起張曼娟的短篇小說〈桃夭〉,篇幅不長,僅八頁,收錄在1995年出版的《笑拈梅花》。

小說正式開始之前有一段楔子,為方便識別,用上了不同字體。楔子是一段短短的文字,用來概括小說的中心意象或大綱,一般而言,讀完小說後回頭來看楔子,自會明白箇中隱含的意思。

〈桃夭〉的楔子有四點:女兒紅、花凋、桃夭和新聞事件。前三者都跟女性有關,至於新聞事件是甚麼,留待讀者看完小說自行判斷。

〈桃夭〉是關於女性的故事,主角「我」是一個十歲的小女孩,姓杜,故事由「我」的視角出發,以第一人稱訴說「我」看到的和經歷的。〈桃夭〉有兩條主要的故事線,一條是由「我」看到的,關於陳老師的故事。

陳老師是三年級的導師,是學生們公認全校最漂亮的老師,連最頑皮愛搗蛋的小男生都喜歡她。陳老師第一胎生了個女兒,之後學校傳言她遭到丈夫的虐打,「我」起初不相信,直到陳老師臉上掛着瘀青來上課。更可怕的是,家裡的人居然鬧到學校來,兩個女的捉住陳老師,任由一男子拿棍子狂毆,陳老師被打到癱在地上。陳老師試過投河自盡,沒有成功。後來聽說小女兒得了急病,死了。從此,陳老師再也不笑了,即使笑,也笑得很難看。陳老師最近又懷孕了,「我」希望她這回生個兒子。

另一條故事線是「我」的經歷。「我」今天領了代表品學兼優的好領巾,回家路上遇到揑麵人老爹,揑了一隻小公雞送「我」,作為獎勵。「我」打算把禮物留給即將出生的弟弟。故事後面的部分,筆者不打算詳寫,請讀者自行尋找作品來細味。

以第一人稱作為敘述觀點的優點,是切身感受到「我」的經歷,記得當初讀到這篇作品,感受很深,開始反思生命的價值,價值的衡量標準為何?誰人有權力去決定生死?而最令筆者心疼的是,這篇小說的緣起是新聞事件,換言之,現實中真真切切發生過這種事。小說是虛構的,人性則是真實的。人性,不光有善良的一面,也有邪惡的一面,選擇善或惡,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張曼娟是筆者鍾情的作家,她的文字溫柔而敦厚,閱讀她的散文作品,有治癒的功效。她的小說作品也同樣出色,但有別於散文,小說裡多了一份對現實世界的洞悉。《笑拈梅花》之外,筆者再推薦2004年出版的《芬芳》,內有七篇小說,每一個故事有一種氣味。氣味無色無相,要以文字描述並不容易。張曼娟卻擅長把無形轉化成文字,形象化地書寫出來。

《芬芳》裡的〈流放的玫瑰〉是筆者最喜歡的一篇。寫作課堂上,遇到要向學生解釋甚麼是意識流時,便會分享〈流〉。夢境、幻覺、回憶和現實相互穿插而又環環相扣,佈局緊密,冷不防便被投下震撼彈。

玫瑰,美麗芳香但帶刺,玫瑰花茶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以舒緩情緒,達到安神鎮定的效果。玫瑰,是主角醒兒,也是醒兒的母親。

醒兒活得不快樂,主因來自母親,人們都說她的母親是瘋子。自幼,醒兒在欠缺關愛的環境成長,母親管束太嚴厲,父親長期缺席,終日吵吵鬧鬧的父母最終離異收場,醒兒被送到日本唸書,孤獨地長大成人。醒兒廿三歲那年,母親從醫院一躍而下,結束了自己的生命,那時,她才四十五歲。母親把房子留給醒兒,在那兒,醒兒一點一滴拼湊過去細碎的記憶,發現事情的真相,解開了多年的心結。

閱讀〈流〉後,會更明白原生家庭對一個人的成長有多大影響。正常和瘋癲,不過一線之差。

世界不完美,人性有缺陷,因此,我們更需要閱讀,透過優秀的作品,學習包容和理解。假如有一天,面對似是而非的灰色地帶,願我們有足夠的智慧明辨是非黑白。

書目:

  • 《笑拈梅花》
    作者:張曼娟
    出版:皇冠文化,1995
    ISBN:9789573311560
  • 《芬芳》
    作者:張曼娟
    出版:皇冠文化,2004
    ISBN:97895733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