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文化熱
- 作者: 楊雨茵
- 寫作年級: F2
- 寫作日期: 2019-4
- 學校: 天水圍官立中學
「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爭鳴」,白駒過隙間,時間悄無聲息地帶走了秦漢時的干戈,隋唐時的繁榮,明清時的恥辱……驀然回首,曾經連綿起伏的歷史就像落了山的太陽,雖已不復光輝,但它把星星留給了蒼穹,就如前人給我們的璀璨文明。近年來,社會猝不及防地掀起了一陣文化熱,這段熱潮雖讓人們意識到中華五千年歷史的寶貴,但也誤導了人們對歷史真真像的認知。
隨著文化熱,出現了許多名人講《論語》,或以歷史題材影視劇熱播,引起了熱烈反擊,可也有人說不能將歷史戲說,影視劇將歷史改寫,會給觀眾潛移默化的影響,改寫了人們對歷史認真的認知,傳遞錯誤的信息給予人們。可歷史都是勝利者的歷史,即使正史上記錄的事情不能是勝利者的歷史,即使正史上記錄的事情不能確保能做到毋庸置疑的,更何況當時的細節也無人瞭解。在歷史題材影視劇中加入現代的價值觀念,使現代人能更容易理解,也可以讓觀眾從中汲取教訓,況且一些以古諷今的題材更能讓人深思,例如林則徐名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來諷刺現在的貪官們,都忘了國字,在貪腐之路上前僕後繼,可以說是苟利自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但通過名人講《論語》或以歷史為主題的影視劇等掀起熱流的方式也有弊處,例如許多演講並沒有把握《論語》的本質;有的影視劇只為追求收視效果卻不尊重歷史……例如掀起這波熱流的人便是于丹教授,有許多人指出她講解的《論語》有許多錯處,例如她講小人解釋成小孩,確實能讓人笑掉大牙,可一萬個讀者眼裡有一萬個哈姆雷特,她或許是用自己的看法去看待「小人」又或許是用一種最接近現代的眼光進行講解,使人重新認識了孔子及《論語》。正如《論語》所述「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我們也應在這波文化熱裡學習而不是人云亦云。
其實以歷史為題材影視劇或名人講《論語》無非是一個媒介,將中華五千年的璀璨文化以一個新的方式進入我們的視線。學習歷史可以讓我們溫故而知新,正如唐太宗所說「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見興衰,以人為鏡,可知得失。」而在我看來這個新的媒介也是件好事,它雖戲說了歷史,但卻讓我們更有興趣去瞭解歷史;雖改編了正史,但卻讓我們增加了對過去幻想的空間。人們一旦對歷史有了興趣,便會自行更深入的瞭解,因此以這種媒介讓我們瞭解歷史也不是一件壞事。因為重要的不是形式,而是內涵,我們應有自己的目光去審視歷史,不要無知地隨聲附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