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談旗袍的時代意義

中國是泱泱大國,有著五千年的文明知識,歷史源遠流長。至於旗袍更是傳統華服的重要代表之一,但其文化內涵博大精深,它原為清滿洲旗人婦女所穿的一種服裝,其發源可追溯到春秋戰國時代的深衣,被認為中國服裝原型的第二個祖型,加以上衣下裳的體制,兩個祖型共同奠定了中國衣冠王國的基石。

旗袍由原始的寬腰身直筒式逐漸形成現代漢旗婦女喜愛的線條流暢、貼身合體的流線型旗袍,是經歷了漫長時間的演變。最早穿的旗袍,一般不過腳,只有滿族婦女出嫁時,才穿過腳旗袍,作為出嫁禮服。在清朝統一中國後,更統一全國服飾,男人穿長袍馬褂,女人穿旗袍,旗袍開始在中原流行,隨著滿漢生活的融合,並不斷進行革新。

直至辛亥革命後,旗袍更迅速在全國普及,從二十年代未到三十年代初,吸收了西方女裝盛行的短袍,身長僅過膝,袖口縮口,滾邊變窄,到三、四十年代迎向中國近代女裝最光輝燦爛的時期,旗袍奠定了它在女裝舞台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成為中國女裝典型代表。三十年代的上海享受奢華的生活,上海女士崇尚西化的生活,講求服裝更美觀、貼體,而當時歐美正流行收腰服裝,這就令旗袍變得更修長而緊身,符合精緻玲瓏的理想形象,形造了「中西合璧,變化多端」的現象,更從上海風靡全國各地,直至現今世代。

旗袍現在形態是衣裳連屬一體、結構嚴謹線條流暢,沒有任何不必要的帶、袢、袋等附件裝飾,裙側開叉以便於行走,再配上中高跟鞋立刻增加了形體的修長感。這種含蓄的曲線造型充分顯示了自然的人體曲線美,符合亞洲人、特別是中國南方人嬌小玲瓏的體型,同時還體現了「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體現了中國「天人合一」的傳統文化特徵。因為「人體」從古至今都有極高的審美價值,美的東西就應該以適當的方式顯示出來,而把美好的體貌表現出來的最直接的媒介就是服裝,因此可以說旗袍造型的一切奧妙的關鍵就是「表現」。這種流線型廓形結構和東方格調經多世紀的演變沉澱下來,成為旗袍最穩定的元素,深深影響了中外的設計師們,激發了他們的靈感,現在除了中國本地外,世界各地紛紛都出現富文化氣息的旗袍服裝,這種純粹而富意味的衣著,反而給人視覺上的欣慰,心理上的舒適,讓人經久不忘。

旗袍多樣的變化,是一種百花齊放的共同絢爛,體現了一個時代發展和進步。身為中華兒女必須對旗袍有充足的認知,通過一粒衣扣、一件服裝明白到中國的歷史的榮辱興衰,共同緬懷過去,展望美好的將來,牢記服裝文化的美麗,繼續對中華文化追尋下去!


林翼勳博士評語

既道其源,復述其演變,使人有概略認識之餘,亦引發人對其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