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首要目的
- 作者: 呂蓓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17-10
- 學校: 中華基督教會何福堂書院
甚麼是教育?教育是為了以後的生活所進行的訓練,它能使人變善,從而從事高尚的行動,「我們可以斷言教育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他們可以把知識裝進盲者們眼裡」,教育乃是「心靈的轉向」。不過亦有人表示教育是為培養配合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其實這樣只會培養出惟利是圖之輩,長遠不利社會發展。對我而言,我堅信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培養配合社會經濟發展人才,否則便會培養出惟利是圖之輩,長遠不利社會發展。以下,便會作出解釋和分析。
首先,如果教育只看重栽培有利促進社會經濟的人才,豈不是扼殺了學生其他方面的興趣和發展?這樣的話,便會讓學生變成一個個「經濟人才」,學校則變成一個不斷複製「機器人」的「填鴨式工廠」,不斷製造出相同的觀念和想法的「機器人」,令到學生本來的興趣和前景都被限制。試想想全部學生都只為了符合社會所需,不惜犧牲自己的夢想,變成一式一樣的「機器人」,而令到社會失去多樣性的發展,豈不是令到社會停滯於單一的發展和方向,令到社會需求不平衡,衍生不同的社會問題。而這樣的結果難道是我們想看到的嗎?顯然不是。
自古以來,培養人的言行舉止,內心修養,品格操守才是教育的宗旨。由古時開始,孔子便是以文、行、忠、信來教育學生,要求學生有多方面的培育和發展,當中除了學業方面的造詣,更為重視的便是品格修養,忠、信等的傳統美德。儒家孔子思想將「仁」視為建立品格的原則,便極力倡導弘揚「仁愛」與「仁義」精神。
回到今天,不少大學都以禮義道德作為創校以收校訓宗旨。其中,香港大學以「明德格物」作為校訓,而這正出自——「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明德」則是彰顯德行,先完善內在德智的修養,然後推己及人。而清華大學提倡「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宗旨,人的品德須像大地一樣容養萬物才能承擔重大的任務,獲得成功。教育則是不但要吸納知識,跟上社會發展的步伐,亦要讓自己的品德修養得到提升,適應社會但仍保持原則,不卑不亢的人生態度。可見教育不單是為培養配合社會經濟發展人才,更為看重的是教育學生如何做好一個「人」。
毋庸置疑,教育的首要目的是讓學生走向一條正當的道路,但是總會有人心懷叵測地進行一些非法的勾當和交易,走上了一條不歸路,無法回頭重來過。試想想,如果教育的首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出配合社會經濟的人才,這樣學生的價值觀會被扭曲,他們只會一味追求金錢帶來的滿足,重視金錢及物質主義,變成一些惟利是圖之輩,扭曲教育本意。一些惟利是圖之輩為了利益,不惜挪用政府的款項,造成市民無辜受害及死亡。於一九九九年一月四日,重慶建成三年的橋突然整體坍塌,四十人死於非命。然後,於二零一三年,連霍高速大橋所發生的垮塌事收,導致十死十傷。這些豆腐渣工程令到很多人死傷,只因一些惟利是圖者的自私和扭曲的價值觀,他們的私慾導致市民的生命如同草芥,無辜遭殃。其次,於二零零三年,於北京曝光一件坑渠油事件,北京工商分局發現地渠加工廠用地溝油製作大量食品,亦有許多食肆採用大量地溝油,令到市民健康受到損害,人心惶惶,令到社會發展停滯不前,國際名聲受損。到了最後,人與人之間失去信任,社會上只有埋怨和懷疑,變成一個扭曲的社會。這難道是教育的本意嗎?
人之初,性本善。人一出生,每個人都是善良的,後天的培養和教育才能形成一個人的價值觀,而教育的原意應是以品德為重,如果沒有禮義道德,何以負上責任,促進社會發展,讓社會變得更美好?
總括而言,我認為教育的首要目的不是培養配合社會經濟發展人才,若以此為方針則只會培養出惟利是圖之輩,長遠不利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