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為何爭辯

  • 作者: 陳鏗淳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23-12-18
  • 學校: 廠商會中學

在文學著作《莊子》一書中曾提到,關於莊子與惠子出游的故事,當莊子見到鰷魚出游從容時便指出魚很快樂,並由此與惠子展開關於莊子爲何知道魚很快樂的爭論。

那麽此時問題就來了,莊子與惠子同爲戰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爲何他們會對莊子知道魚很快樂這件事展開爭辯呢?

關於爭論這個事物,仿佛自人誕生之初便存在於世間了,人們辯論的原因有很多,但歸根結柢的原因就是意見不同。但按常理來説,同爲人類,爲何思考的東西會有所不同呢?

在此之前,我想先舉一個例子。列子的《两小儿辯日》中寫道:兩個小孩子在辯論著太陽什麽時候離人比較近。第一個小孩認爲早上近、正午遠,理由是太陽在早上時很大,到中午時就變得很小;另一個小孩則認爲正午近、早上遠,理由是早上的時候比較涼爽,而中午又很熱。兩種結論放在當時,不論怎麽看都是有理有據的,但當我們以現代科學的角度去看待這件事時,就會發現他們的説法是不符合現實情況的,因爲太陽和地球的距離始終是不變的,所以在現在看來,這兩位小朋友的言論過於荒謬。

由於每個人的想法都有所不同,所以意見不合的時候是常有的,可當意見不合的聲音越來越大時,就容易引發爭鬥,令悲劇頻發。如同宗教戰爭一樣,就是因爲人們的想法不同而引發的悲劇。

這麽理解的話,爭論就是一種於人而言有害無益的事物嗎?

在這裏,我再舉一個例子——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在當時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能人志士,儒家思想的孔子、孟子,道家思想的老子、莊子,墨家思想的墨子,法家思想的李悝、吳起、商鞅……他們用自己的聰明才智為他們的君主謀略政策。結果,各種謀略政策相互論戰,令中國的文學學術領域不僅得到了極大的開發,更是奠定了中國雄厚的文學底蘊。

來到近現代,在衆多科學家的努力下,人類的科學水平變得日新月異。例如尼古拉斯·哥白尼的「日心說」打破了人類幾千年來的「世界圍著地球轉」的固有觀念,馬克斯·普朗克創立的「量子力學」,令人們對於微觀世界有一個更加清晰,詳細的認知;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的提出的「廣義相對論」和「狹義相對論」,更是對當今的物理學、天文學、力學等各種科學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兩者提出的理論更是被公認為現代物理學的兩大支柱。而他們每一次的提出觀點和假説,每一次的實踐與證明,都是在與過去的科學理論做爭論,他們這種敢於與權威作爭論的精神,正是爭論爲人們帶來的益處。

那人又爲什麽會出現這種差異的原因其實就是因爲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個體,並且每個人的經歷也都是獨一無二的,也就導致了每個人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角度都不同。而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不抵觸,而是投入其中,成爲可以在爭論中找到真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