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如同玫瑰花,每片花瓣代表一個個夢想,每根刺昭示一個個現實。」試就個人對這句話的體會,以「夢想與現實」為題,寫作一篇文章。

不知從何開始,我總愛凝視一片寫滿算式的黑板。看著溫柔的積分符號,躺在一片精緻的函數旁;看著三角函數如何施展其出神入化的變臉術;看著加減乘除小數分數的姿態,我總能感受到數學裡頭冥冥之中,早有安排的那股輕柔的力量,亂而有序的玄妙。

當一個人全神貫注地思考一條數學難題時,我極其嚮往那股排山倒海的全神貫注、生命力的高度集中,一串思考、一縷意義正逐步生成,帶領思考者一步一步踏向真理。

我深信,數學自我出生起,已是我內置的一部分,已是我難能可貴的夢想雛形。我想,數學是我生命之花的一片最大最美最使人矚目的花瓣。

抱持、守候著這一片花瓣,令我的人生充滿希望。我發掘到自己對思考的統一性及嚴謹性的熱愛;我找尋到自己對真理、對自然世界的無限嚮往;我,也感受到我人生最根本的意義。我的人生之花正漸漸綻放。

然而,隨時間的洪流、成長的蛻變,我開始慢慢地、慢慢地意識到現實終究是現實,艷麗的花瓣正必陪伴冷硬的利刺。

自從上到高中,昔日在初中時無拘無束地在知識之大海中暢游的自由已不再復見:我不能再隨意翻開滲著淡淡香味的參考書;不能再於空閒時,獨自一人靜靜地思考五花八門的觀念。氣象萬千的現象之間,到底蘊藏何等千絲萬縷的微妙關係。我想,今時今日的我重遇昔日那個充滿夢想、熱誠與初衷的少年,定必會感到無比陌生。在文憑試的壓力下,每日清晨我在車上,須要拚命把英文生字硬生生地塞進腦袋之中;中午,必須在競爭氣氛咄咄逼人的四角鬥場中把一篇又一篇試卷打倒;晚上,在寂靜安寧的夜空之下,正是我意識、潛意識之間腦電波馳騁不斷之時,感官盡受考試報告、評改準則的符號刺激,直至臨睡的瞬間,意識方可卸下意義的重擔。

久而久之,我意識到我的花正一步一步地枯萎,花瓣逐片逐片地脫落。想起周國平之一句:「不做夢的人必定平庸。」我心想,也許在現實中,根本沒有不是平庸的求存出路。

後來,在一次機緣巧合之下,我收到了一個老師的禮物。那是一本量子力學的參考書,內容專門難懂,絕對不在中學文憑試的要求範圍之內。我輕輕翻著書本,淡黃色的紙張默默地磨搓我的指尖,彷彿一件極燙平的校服;淡淡的書香滲入我的意識之中;眼前細膩精緻的數字再一次映入我的眼簾,那不是數字,那是一片蔚藍的天空。

我知道,我心中仍有一絲嚮往;我深信,我的夢想依然嵌於我的本心之中。

於是,我決定要燃燒我的生命去追尋自己的夢,我要把文憑試考好,然後到外國純樸的學術氣氛中繼續追尋我人生的本真。不久,我驚覺一些我原本極不喜歡的科目,竟也牽引導我的興趣。自從我不抗拒文憑試之後,我開始見識到很多很美的事物:我感受到文字那深奧而簡煉的美;我感受到社會現象及社會科學的宏觀世界;和那知性之外的一片無邊無際的情感與道德的曠野,與一個又一個偉大的思想家、歷險家相會,感受人作為人形的夢想家的一份最原始、最深刻的生命力。

就是這樣,我發現我的夢想也更加充實,不只有理性邏輯的背景,更有人文氣息的點綴。我意識到我的生命、我的生命之花正逐漸圓滿起來。

也許,花之為美,乃因其刺。小王子的玫瑰倘若無刺,也必只淪為受人蹂躪的廉價美;《愛蓮說》之中的蓮花之所以有君子之美德,在於一個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的距離美感。

我想,夢想之所以美,也是因為它必陪伴現實的利刺,在生命的意義之盛宴中向你呈上。

沒有夢想的生活,是一支冷硬的枝葉,上頭鋪滿利刺,雖然能完美無瑕地安身立命,卻換來初衷褪色成苦衷的無奈苦澀。

沒有現實基礎的夢想,是一片隨風漂流,隕落地上的花瓣,縱然贏得一刻的瀟灑、一瞬間的風采,也敵不過現實之巨輪,受細菌的分化,灰飛煙滅,化作虛無縹緲的天馬行空,不切實際。

就算花瓣沒有受自然規律而隕落,失去現實基礎也許會令一個人最後在追尋甚麼也記不起。一個人如拚命生出奼紫嫣紅的花瓣,為夢想而想夢,在許多年後,也許他的花瓣依然會碩果僅存在枯乾的泥土上,然而,到別人問他:「你有甚麼夢想嗎?」他會答你:「我不知道,但我知道自己有夢想。」一味追尋夢想,而忘卻其現實意義的話,注定是一場空殼人生的悲劇,化成失去靈魂的神器。

此時此刻,我的生命之花依然盛開著,有絢麗的花朵,亦有尖尖的利刺。在現實與夢想之間,踏上一個平衡點,於焉之上將自己的生命力拼發,將自己的意志在利刺中蛻變,也許,就是成長路上的種種任務之一罷。


林翼勳博士評語

本篇以所鍾愛之數學為主要論述。終亦轉入「花之為美,乃因其刺」之哲思。從而帶出「一味追尋夢想,而忘卻其現實意義」注定是一場空殼。人之悲劇,則是一己體認精警之思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8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