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楢山節考》有感

《楢山節考》是深澤七郎在一九五六年寫的小說,是以長野的姨捨山傳說作為主幹,描寫了信州貧寒地區人們的生活情形。

日本七世紀時已有棄老傳說的文獻記錄:古時候人們生活困苦,老人家到了一定的年齡,即使身體還很硬朗,也必須由子女背到深山裏丟棄,任由他們自生自滅。這行為聽起來很殘忍,但是其實這是最低層生活的人們,釋放出現實壓抑的人性。當然,我們並不是這樣想的,因為我們中國的傳統……不!是全人類的傳統也應該孝敬自己的父母,不論他們年紀如何,也應該愛護他們,珍惜他們。因為人並不是如此長壽,時間並不是如此緩慢。看過這部電影後,令我更懂得珍惜父母的愛和學會了感恩。

故事中的阿玲婆婆,在她六十九歲那年知道自己終將要面對被遺棄的這個習俗,她表現得積極坦然,這一段情節令我對阿玲婆婆的積極感到驕傲。而當孫兒編歌曲說她是有三十三顆牙的鬼婆婆時,她竟然對於自己六十九歲依然如此硬朗感到慚愧,竟將自己的門牙敲斷。這段情節反映了她面對棄老這事感到有些絕望。

做母親的積極坦然面對棄老的習俗,但兒子辰平卻是怯懦不忍,他的內心產生了矛盾、掙扎。這令我感到做兒子的,其實孝順父母是最基本的,可他受制於現實環境的迫害。我覺得規則是死的,人是活的,他應該嘗試去打破這個文化僵局,實現、締造新一個美好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