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有所居──關懷長者

「老有所居」是最近社會上一個很熱的詞。因為現今經濟高度發展,物質生活豐富。人們不需要為溫飽而勞碌,從而人的壽命越來越長,老人的問題便給明顯了。

可能有人會疑惑,為何要如此高度關注老人的問題,尤其是住屋問題。可知道,在香港社會年青人的確比老人更受重視,因為年青人是社會的楝樑,老人只是過去式,因為沒有工作能力。我可以說這種想法大錯特錯,在香港社會我可大致分為兩方面:第一是傳統文化,在中國大地上,從漢朝開始就確立從儒家思想為主導,儒學的核心是「禮」,尊老愛幼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儒家的代表孟子人物說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告訴我們要關心和愛護老人和幼兒,這些已成為中國人骨子裏的東西。

其二是現實需要,縱使老人是社會發展後的「遺物」,是過去式,但對已投入社會的年青人來說,他們看見現在的老人就是看見他們自己的未來,老人食的、用的、住的,正是年青人老後社會所能給予,尤其是地少人多的香港,住屋相當重要。所以政府需要重視「老要有所居」問題,才能讓年青人放心拚搏。

當然,政府不能「雷聲大,雨點小」,推出政策對症下藥。當下還未申請到公屋的貧窮老人,靠低微綜緩金租住「劏房」、「板間房」。這些房間位於陳舊唐樓,走火設備不足,危險性高。有些經濟不允許的,只能用紙皮屋住在天橋底或橫街窄巷,連遮頭瓦也沒有。面對有些情況,特區政府應加建公屋,加至三萬五每年;政府出錢建公營老人院,為沒資格申請公屋的提供便宜住位;開發遠郊地區,增加土地;政府出錢改善唐樓走火設施等等。

最近香港作被評為最宜居的國際城市,如要延續這個優勢,「老有所居」是社會的根本問題,只有認真面對,才可繼續前進。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4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