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積極人生觀

同一件事,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與角度,因著不同的主觀理解,事情的發展也會截然不同,會達至一發不可收拾之劣境;也有可能會走向平穩,滿佈機遇的康莊大道。這一切都關乎不同的人生觀。

兩個鞋子推銷員被派到偏僻的海島開拓市場,其中一個推銷員沮喪地向上司報告:「這裏的人不穿鞋子,沒有市場空間。」另一個推銷員興奮地向上司報告:「這裏的人沒有鞋子穿,市場空間極大。」在這個故事中,那沮喪的推銷員的人生觀是消極的。當他面對島民沒有穿鞋子的情況,他第一時間認為沒有市場空間,被消極的情緒影響,看不見事情的另 一面;相反另一個興奮的推銷員,他那積極的人生觀令他看到的是另一個可能性。他觀察入微,留意島民是沒有鞋子穿,並非不穿。此外,他對於未被開發的市場前境,感到前所未有的興奮,表露他樂觀積極,勇於面對挑戰的個性。由是觀之,積極的人生觀足以左右我們的思想行為,影響我們的人生。有見及此,我們應在思想心態、行動和面對逆境上著手。

建立積極人生觀的第一步,就是要調整心態,告訴自己:「所謂的不幸只是你沒經歷過不幸。」愛默生曾言:「人有怎樣的思想,便有怎樣的生活。」我們都有劣根性,無時無刻不認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之人,在享受豐盛物質的同時,卻忘記偏遠山區上,三餐不繼的人民;無病呻吟的我們,未能建立積極的人生觀。正因我們認為自己「不幸」,在潛移默化下,在生活上遇到挫敗,總會怨天尤人,漸漸有了負面情緒且得不到宣洩。若能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即使遇到困難,只要一想到世上無家可歸、身體不健全的人,所有的不如意都會變成慶幸,慶幸自己身體健全,仍然有手腳行走,慶幸自己仍有個小蝸居,一切變得不一樣!

有個故事亦是很好的例子:著名運動員溫森遇到一位女士,女士悲痛表示,她的孩子不幸得了重病,因沒有金錢醫治正快面臨死亡。溫森二話不說,把嬴得的獎金送給女士。一周後,朋友告訴他,那個向他要錢的女子是騙子,她甚至還未結婚。溫森驚訝地問:「你敢肯定她根本沒有孩子病得快要死?」朋友表示肯定。溫森鬆了一口氣,微笑著說:「這是我這星期以來,聽到的最好消息!」故事中的溫森沒有因被騙財而感到憤怒和不幸,第一時間為聽到真相——沒有孩子快病死,而感到喜悅和幸運;他寧可自己損失金錢,也不願懷疑一個謊言,這是他建立積極人生觀之法。我們可以以他為例,嘗試改變心態,改變想法,先不要思考自己的損失,別讓傷心蒙蔽理智。

此外,秉持「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念,保持心態樂觀,定能建立積極人生觀。

著名物理學家霍金在二十一歲時,被診斷有肌肉萎縮症,全身只剩下兩根手指能夠活動,但仍然在科學界活躍,他的演講在國際享譽盛名,世界各地滿佈他的足跡。一次演講結束後,一名女記者衝到演講台前問霍金:「病魔已經將你永遠固定在輪椅,你不認為命運讓你失去太多了嗎?」霍金面帶笑意,同他還能活動手指,艱難的敲擊鍵盤,其後屏幕上出現了四段文字:「我的手指仍然能夠活動,我的大腦仍然能夠思考,我有終生追求的理想,我有愛我和我愛的家人與朋友。」他再補充:「對了!我有感恩的心。」

霍金樂觀的心態,促使他懂得用積極的方法應變,即使剩下兩根手指,喪失說話能力,但仍無礙他與人們交流;即使遭遇如此大的變故,仍然保持積極的態度,以生命影響生命。

在心態上,要時刻提醒自己所擁有的,告訴自己是幸運兒,那麼建立積極人生觀的路便近了。

其次,建立積極人生觀當然需要付諸行動。北京殘奧會上的奪金運動員——蘇樺偉,一出生就被發現患上黃疸病,使他身受痙攣和弱聽之苦,他更有腦麻痺,導致學習障礙,亦常被人誤會智力有問題。這一切遭遇本應將他擊垮,然而他以行動逐步建立積極的人生觀。痙攣導致蘇樺偉肌肉不協調和四肢力量不足,但他仍敢於踏出第一步,願意接受治療;在整個幼稚園階段,他都忙於接受物理治療,鍛鍊肌肉和改善步行技巧。後來他為了健康參加訓練班,某天被選中加入田徑港隊,為阿特蘭大殘奧會備戰。在此次比賽中,蘇樺偉首次奪金,使他明白原來努力練習可以得到金牌。在北京殘奧會上,他的原定目標是三金,但他受多方面壓力,以致慘遭滑鐵盧;在一百米賽事僅得第三,四百米中只奪第六名,預計的三金,卻有兩金落空,最後寄望在二百米賽事上,終於不負眾望,戰勝陰霾奪金,並刷新紀錄。

蘇樺偉透過不斷的訓練,不斷奪冠、刷新紀錄,以跑步來獲得的滿足與成就感,藉此建立正面的人生觀。著名華人神學工作者楊牧谷曾言:「每一個失敗都是一個邀請,邀請我們重新來過。」在北京殘奧會上,蘇樺偉出人意料的表現更證實了這句話。他以行動擊破消沉的士氣,成功擺脫陰霾;其實建立積極人生觀亦如是,不但應心態樂觀,態度積極,更是需要以行動確立的;因此我們應先做好自己能力所及,盡力改善劣境,而不是否定自己的能力。

除此之外,來自日本的乙武洋匡,出生時就沒有四肢,被診斷為「先天性四肢截斷症」。他不僅在行動上建立積極人生觀,更受家人、朋友和老師的影響,形成他樂天知命的品性。首先是他母親沒有因他不健全的身體而唾棄他,還將他送進普通學校,刻意不多加支援,培養他獨立的個性;他的老師為免他常坐輪椅而喪失鍛鍊機會,要求他不能乘坐輪椅;最後他同學特意為他制定專用規則,督促他保持運動。這都讓他逐漸成長,讓他有正面的態度去面對生活,因為親人和老師都沒有放棄他,所以他也不會放棄自己。

乙武洋匡認為既然上天給予他如此獨特的身軀,這就是他的特徵和長處,須好好發揮。因著他是殘障者,對殘障設施的不足之處,可謂瞭如指掌,他曾上書校方,為殘障人士發聲,提出改善殘障設施,更積極到各學校團體演講。他的行動為殘障者帶來巨大的便利,他身為一位殘障者,但從來沒有為此感到羞恥。因為他認為:「人生不會因為四肢健全就變得完美,也不會因為殘障就注定不完美。」當四肢健全的我們在抱怨命運不公時,乙武洋匡以行動建立了積極的人生觀,從不貶低自己的價值,也不虛耗生命的每一天;既然如此,趁著我們有心有力,在抱怨之前先行動,先試圖改變現狀,積極地掌控命運。

建立積極的人生觀要經受逆境的考驗,必須調整心態與付諸行動,以樂觀心態面對逆境,以積極進取的行動對抗和衝破逆境。

蘇軾是一個文學家、書法家,同時也是政治家,他一生仕途坎坷曲折,曾多次被貶官至黃州、儋州等地,經常面對逆境和挫折,但他沒有消沉,時常以文字寄意,自我排解,字裏行間表露了他樂觀豁達的人生觀。「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他以此詞句表達他不在意仕途坎坷,仍然能夠苦中作樂,悠然自得。「一蓑煙雨任平生」更是點明了他超脫世俗、豁達的態度,蘇軾以披著蓑衣在風雨裏過一輩子也處之泰然,暗示不論自己的仕途如何崎嶇曲折,他仍然能夠隨遇而安,處之泰然,絲毫不受影響。蘇軾正向的心態促使積極人生觀的建立,行動使積極人生觀在內心紮根。

放眼世界,猶太人在民族磨難中遭受壓迫屠殺,尤其在納粹德國時期,希特拉殘暴的手段,殺害不少猶太人,但猶太人精神始終保持樂觀且有傲骨,他們擁有卓越的心理素質,在逆境仍然笑對人生。

保持心態樂觀,態度積極,以行動改變境況,在逆境中站穩腳步,逐步建立積極人生觀。就像法國文學家雨果所說,黑夜已經到來,黎明還會遠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