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社會中,你是否同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試談談你的看法。

人之志,身之主者;民之見,政之主者。

世上均有自己的興趣志向,導致每人都有専屬於自己的身份認同;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喜怒哀樂,社會由此有了不同的聲音。在現今社會中,我同意「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不在其位」中之位,代表的是職稱,乃至於境地。現今社會中,工種細化,各行各業均通過細化分工而獲得高效率的工作效能;「不謀其政」,展現的是不打擾,不參與。可不參與,不打擾,即代表不表達自己的意見嗎?

現今的社會,是民主的社會。現時的時代,是民權崛起之時代。百家之所以爭鳴,百花之所以齊放,正是因為民眾乃至於全社會均希望提出建設性意見,推動社會發展。

今日,我同意題旨,正是建基於考慮社會發展需要及民眾權益訴求而作出之決定。

古代,見以農業經濟為主導之社會建構。統治者將民眾分階級,分工種,是為了減少社會流動性,以穩固自身政權需要。但如今,社會飛速發展,各行各業向有獨屬自身的高端科技,新奇理念,試問這是完全沒實務經驗者可以參與其中的嗎?由此可見,如要將古語今用,定需認清一社會改變而致的需要轉換:當下社會,人們不在其位,是很難去正確的謀劃其政的。在位者自謀其政,是產業科學需要。

溯源至三千年前之古典時代,當時只有一門重要學科,即哲學;移到一千年前,中國早已有了士、農、工、商獨有的知識。至近世,我們有自然科學,生命科學,社會學,規則科學,倘未計算各投之於應用的學科。這便是「學也無涯」的作者,亦未能預見的吧!

從而可見,現今社會中,如要保持各行各業之效率及其專業性,要推動社會各界努力發掘自身潛力,力求創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是有必要而且必需的。

喬布斯先生專注於手機及電腦之研發,成就數碼世代;錢鍾書先生歷數十年撮要,寫就《管錐編》。如果他們均不安其居而樂其業,反去謀劃其他不屬於他們研習範疇的事,那是多大的浪費啊!

人之時辰,朝華夕滅;比之社會的發展,何其渺小。於是乎,現今社會的人,更應積極遵循古人所言,不了解的領域,勿去指手劃腳。人有所志,心有所主。脫離自身的職能去發言,不僅面目可憎;更會致使有才華的人被束縛而失去鬥志,於社會而言,是多麼不幸之事啊。

雖說人們不應對不在、不了解之職位作出指示,因為俗語言:「沒有調查,便沒有發言權。」可另一方面,對關乎切身利益之事表達適當的意見,卻是有切實需要的。

民乃君本,用於現今社會,政府的根本,亦在民眾。除去專業的研發及糾察國際間紛亂,政府之施政之重在民,而民政之重在於民眾本身。

政治不是請客人吃飯,而是取決於民眾的日常生活。故此,現今社會之良好公民,理應循正規途徑,積極表達自身對於民生政策之訴求。住屋、供水、食安、環境,試問有哪一樣不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在這些方面,雖然我們不擔心公職人員,不為高官顯達,我們亦要表達自身的意見。歸根究底,民意為政策之風向標,公理為施政之準繩,我們應該積極探討這些「大事」,哪怕我們不在其位。

上面的推論和比較,不難看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如要在現今社會使用,關鍵在於了解和認知。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世人均希求社會進步,人民生活和諧;不僅能小康,亦可奔大同。為此,大家集思廣義。可提出的意見是否建設性,為一需考慮的因素。

我們應該運用科學方法尋求建議,大膽假設,小心求證。不熟悉的職能,我們不胡亂非議;不了解的辛勞,我們不可當之無物。因此,病了要醫生,不懂了要問老師。法律有法律顧問,建屋有工程師。每人各司其職,社會同心協力,才能有所發展。政治則不能一概而論。理性的思考,誠實的表達,此方為現今社會的公民特質。由此可見,如要考慮「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先要知曉其運用於不同的境地,有不同的用法。

「古之欲明明德於天下者,先齊其家。」今之欲謀其政者,先知其位。體會各種境地,職能;知道了,熟悉了,提出的規劃意見方有建設性。如此這般,此種規劃方對社會有正面效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