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做少錯

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人生難免會犯錯,如果為了少犯錯而凡事都不敢嘗試,是十分可悲的做法!少做確實能少錯,但這只是人們逃避責任的藉口。敢於犯錯是一種積極進取的人生態度,嘗試過才有結果。儘管結果不盡人意,但這過程又何嘗不是寶貴的經驗及學習機會呢?

「少做少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與責任有關。主動承擔責任的人做得多,不願承擔責任的人做得少。多做多錯能累積經驗,從錯誤中吸取教訓。未來遇到同樣的事情便不會犯同樣的錯誤,逐漸變得更加成熟自信。少做少錯或許在別人眼中是完美的。可是缺乏經驗,被委以重任時會因經驗不足而犯錯,甚至搞砸事情。要知道多做和犯錯都是成長中必然經歷的過程,通過不斷吸取經驗讓自己更優秀。

著名發明家愛廸生在研製電燈的過程中,試驗了一千六百多種不同耐熱的材料。一八七九年,經過無數次實驗後,愛廸生決定用炭絲來作燈絲。電燈亮了,還連續點亮四十五個小時。發明了炭絲燈後,他又接連實驗了三萬六千多種植物纖維,選用了竹絲。加工後炭化竹絲竟可連續點亮一千二百個小時。在研製人類最重要的電器過程中,愛廸生經歷了屢次犯錯失敗,堅持鑽研改良電燈,最後成功了。愛廸生以失敗為鑑,不斷吸取經驗,改進電燈。假如愛廸生在實驗幾次後,便因怕犯錯失敗而放棄研製電燈,那我們現在豈能有這樣舒適的生活環境?

矽藻土炸藥發明者諾貝爾為了替父親的工廠研發新產品,所以開始研究硝化甘油,這便是「矽藻土炸藥」的前身。在一八六四年,工廠發生了大爆炸,弟弟埃米爾也在爆炸中喪生。不過諾貝爾並沒有因此喪氣,他花許多時間改良炸藥,同時研發雷管。最後發明了矽藻土來混合硝化甘油,可以令炸藥更安全。諾貝爾不怕犯錯,敢於不斷嘗試,即使經歷了一場悲劇和無數次失敗,他也堅持研發更安全的炸藥。

佐治.索羅斯曾說:「不斷犯錯,不斷承認,不斷修正。錯誤是絆腳石,卻也是成功之源。」在現今社會中,很多人從小便受到教育,犯錯是不能接受的,應受到懲罰。無形之中就造成了對犯錯的恐懼,認為犯錯了自己便無價值。但是犯錯真的這麼嚴重嗎?每個人都想是完美的,但在做好之前,會先不斷地做錯。那些表現完美的人,也是經歷過無數次犯錯與修正才有今天的成就。

微軟的比爾.蓋茲說過:「我喜歡僱用犯過錯的人,這表示他們能冒險。人們處理錯誤時既表現其所用的方法,卻同時也表現出他們如何改變。」有犯錯經歷但能從錯誤中學習的人,比其他人更能適應快速變遷的現今情況,成為更有效的人。

也許做錯事的時候會被人批評對其他人造成困擾,告訴你少做少錯是正確的處理方法。世上沒有人甚麼都會,做事多了,一定會碰到做得不順、不好的事。學會如何面對別人的批評,從錯誤中學習,不斷累積經驗才是正確的做法。懂得釐清別人的批評是良善的建議,還是單純情緒上的惡意詆毀。用良善的建議看清自己的錯,反省並改進。不要怕嘗試,每一次犯錯,每一次的失敗,都是成長的過程。

臉書的創辦人馬克.佐克伯說過:「嘗試一些事,遭遇失敗後從中學習,比你甚麼都不做更好。」多嘗試多犯錯,從中累積經驗。不要因為害怕犯錯,怕被別人批評,而放棄嘗試任何事,不斷逃避現實。在生活中不斷嘗試,不斷積極地學習,才是正確的處事態度。


林翼勳博士評語

多嘗試不怕失敗,在檢討後繼續前行。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5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