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 作者: 李曉楨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19-3
  • 學校: 青年會書院

有些信念,是源於慾望,明知百分之九十九是失敗,但卻要為那百分之一的希望而戰——知其不可為而為之。這不是不自量力,而是熟慮之後的大徹大悟。結果固然重要,但精粹在於過程。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一種執著,同樣也是一份信念。人生能擁有信念與執著,顯得完美。信念是情感的傾向性和意志的堅定性;執著者是克服困難與逆境的信念的熱情。放眼世界,力克一心成為對世界有貢獻的人士,然而卻是身患海豹病,是個發育不健全症患者,身體狀況對生活社交造成不可估量的麻煩,遑論完成他的宏圖大志。然而,他砥礪自己以無人可催的鑽石信念,逾越別人認為無可能的難關。這不就是對所謂「不可能的事」的竭力抵抗與超越嗎?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是責任的驅使,好奇的引導,撇除功利而為。生命就是往不通的地方去發掘,創造新的希望。知其不可為,明知是徒然,過程辛苦很苦,但人生倘若沒有希望,即毫無意義可言,最後只會留下彌補不了的遺憾。抗聯英雄楊靖宇,在東北地區與日本侵略者周旋,已經彈盡糧絕,最後孤身奮戰,日軍打死他的時候,解剖肚子時發現全是草根。楊靖宇明知道以一己之力注定無法取勝,卻仍然捨生取義,這就是知其不可而為之,雖然一人之力不足,但人人為之,必可成就。這使我想起了魯迅在《死火》中曾說:「火最後選擇了用的燃燒,即便是滅亡,也要最耀眼,帶著光芒照耀未來!」

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同樣也是一種追求公義的態度。追求一種公平、公正和平等的生存權利,是每個人所渴望得到的。在政治方面,馬丁路德金在種族歧視的二十世紀,無數次以反歧視的旗號四處奔波走,但由於種族歧視根深蒂固,這看似是徹頭徹尾的癡人說夢。他確實在為「不可能任務」付出沉重代價,蒙上不白之冤。雖然他未能親自根除此問題,但他以「我有一個夢想」的理念傳揚後世,例如我們現在得見的第一位美國黑人總統。這樣的付出換來了一定的公義,令社會更加多姿多彩。所謂「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反之,現今世界有太多人害怕失敗而選擇了逃避,也有太多人為了不讓別人以奇異的眼神看待而選擇了知其不可而不為。這些人,甘願一生平庸,乏而無味,導致得不到別人的認同。最後結果,正如著名演說家劉媛媛所說:「遺憾比失敗更可怕」。

趨利避凶,是動物的本能,亦是人之常情。唯有越過這界限才是活著的意義。但願人人都擁有一顆「知其不可而為之」的心。


林翼勳博士評語

能以多方分析以說理,具見筆鋒之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