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點滴在我心

當奧運的風潮漸漸退去的時候,電視不再重複又重複報道有關奧運的最新消息,不再傳來一首又一首激昂的國歌,再轉播一場又一場緊張的賽事。人們的生活再次重回正軌……也許有一天,北京奧運會被我們淡忘,但奧運期間發生的一些事情,在我的心中,卻是永恒的記憶。

八月十九日晚,德國運動員施泰納奪得了舉重最後一個項目──一零五公斤以上級別──的金牌後,他深情地吻著愛妻蘇珊的遺照,雙眼盈滿了淚水。

施泰納雖然患了糖尿病,但蘇珊用無私的愛不斷鼓勵他,從二零零五年結婚的那一天起,她就開始儲蓄,準備北京之行的費用,零八奧運成了他倆共同的目標。然而,一次的車禍,徹底的粉碎了他們的北京美夢。彌留之際,蘇珊用了她僅餘的力氣對施泰納說出遺願:希望丈夫不要因自己而放棄奪金的機會。

當施泰納站在領獎台上最高的位置時,他拿著妻子的相片淚流滿面。這一刻,我,電視機前與場館內的觀眾也被這超越生死的愛情打動了。

站在領獎台上最高的位置,是運動員夢寐以求的榮耀,可是,踏上領獎台的路並不好走。

八月十一日,當現年50歲的欒菊傑身穿加拿大紅色隊衣走進劍擊館的時候,全場觀眾為她喝采;當她在劍道上摔倒後,又重新站起來的時候,觀眾再一次把尊敬的掌聲獻給她。雖然欒菊傑最終未能打進十六強,可是她──24年前為中國勇奪首面奧運劍擊金牌的「神奇劍客」──用行動創造了一個神話:不分年齡,不論國籍,只要有夢,就能得到認同。

跟欒菊傑一樣追夢的還有四名伊拉克運動員,她們唯一的跑鞋,是從約旦巿場上購買的二手貨。為了訓練,她們每天都要經過槍林彈雨的戰場,其中一名選手達娜表示,她在訓練的時候,有兩次差點喪命,狙擊手的子彈與她擦身而過。

但這些阻礙並沒有擊垮她們,當得知國際奧委會取消伊拉克運動員參賽資格時,她們一度崩潰了。教練安慰她們時,達娜說了一句話,讓我感受良多,她說:「照這個樣子,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活到二零一二年。」

活在香港這個不受戰爭威脅的城巿裏,我們從來不曾懷疑過自己的生命能否在明天延續下去,我們視一切的平安為理所當然,可是,世界上不少角落有很多的人每天臨睡時,都擔心再也看不見明天的陽光。

在奧運開幕前不到十天,達娜終於獲得參賽的資格,沒有制服、沒有跑鞋,當我從電視屏幕看到伊拉克選手穿著樣式不一的汗衣、破襪子,不卑不亢地出現在比賽場上時,不禁為之動容!「為夢想,千里行,相會在北京。」八月的北京是尋夢者的北京。他們不論來自世界何地,都齊集在北京追尋和實現同一個夢想。

有夢想的人未必值得我們去學習,但一次又一次,亳不氣餒實現夢想的人卻值得我們尊敬。四年前的雅典奧運上的最後一槍,埃蒙斯打在別人的槍靶上,把金牌拱手相讓。八月十七日,在北京射擊場內,埃蒙斯只要打到六點七環,就可以穩拿金牌了。「砰!」,槍聲過後,冰冷的屏幕上顯示的卻是四點四環。命運似乎很喜歡跟他開玩笑。在旁一直默默支持他的妻子,張著咀巴,眼睛一眨也不眨,愣了好幾秒,然後衝下台把丈夫擁入懷裏,在他耳邊輕說:「命中注定的還不是時候。」

八月十二日,男子舉重六十九公斤的決賽,韓國名將李培永在第一次挺舉時左腳抽筋,他一瘸一拐地走上舉重台,結果,連續試舉兩次失敗,沒有成績。可是,現場觀眾掌聲雷動。

比賽的時候有太多不可預測的變數,但只要在比賽當中拚盡了全力,那麼遺憾與後悔就不會存在了。

比賽是殘酷的,金牌永遠只得一枚。「參賽即榮耀,失敗亦英雄」,奧運的真諦被觀眾的掌聲詮釋得淋漓盡致。二零零八的奧運,不只是屬於北京的,不只是屬於中國的,是屬於全世界所有人的。在繽紛燦爛,五光十色的閉幕禮結束後,剩下來的裊裊餘音,深深的打動了每一個人。夢、想,夢想並不是乾想,乾說,是用來追尋的,用來鞭策自己的,用來付諸實踐的。場內場外,一點一滴匯聚成感動人心的記憶,湊合成二零零八的北京奧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