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與死的尊嚴

晶文薈萃 十優文章

「尊嚴」這兩個字,實在令人感慨萬千。看似抽象的二字,卻在每天的生活中親身感受得到。不過,隨著時代的變遷,人的價值觀亦有所改變,有些時候,為求三餐溫飽,尊嚴也得出賣。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現今社會變得富庶,相對前人講求的「活得有尊嚴」,現在更為關注的,卻是「死得有尊嚴」。

在維護死亡尊嚴的呼喊聲中,引來激烈爭論的莫過於「安樂死」。支持安樂死的人認為只有這樣,才能維護人的尊嚴。而這種尊嚴,則體現於自行選擇結束自己生命的方法上。他們覺得選擇並決定自己何時死和怎樣死,是人的基本權利。這個死亡尊嚴,取決於選擇權上。但是,我們真的能在生死問題上自由選擇嗎?從表面上看來,安樂死是可以選擇何時死。然而,這個所謂的選擇只是在縮短生命,絕不能加以延長。再者,希望能安樂死的人,都是祈求能以一種舒適的方式離世。於種種的限制與框架之下進行的選擇,還可以稱為自己的選擇嗎?我認為,選擇權與是否能維護尊嚴並不掛勾。舉一個簡單的例子,我們不會因為不能選擇做某份工作而喪失尊嚴。或者安樂死真的有其價值,但不是因為有選擇權,而是令人在離世前,心理上較為好受。

要求安樂死的人,都是瀕臨死亡的絕症患者。他們飽受煎熬,痛苦難耐,有感於自己的麻煩、可憐,故想有尊嚴地離去。但是,為何身體的痛苦會和尊嚴有關?這是因為人們無法控制自己。有些病人無法活動自如,或者要依賴機器維持生命。自己似乎並不是作為一個人而存在了,只是成了一件物件吧。

尊嚴是心理上的感受,而這感受則因人而異。每人都把尊嚴放在不同的定位上,當其被踐踏時,不論有意或無意,我們均感到羞恥。由於科學的進步,我們明白到身體是在自己的操控之下。故不能自控的時候,會覺得沒尊嚴。原因是:我們不習慣。只要能放下執著,不做逃兵正視病魔,就能夠有真正的尊嚴。放下那些膚淺的「尊嚴」,努力地活下去,醫學發展一日千里,要治癒都並非不可能。這樣的話,即使離世,仍去得有尊嚴。

人的生命,就是生與死之間的一個階段、一個過程。因為有死亡,才顯得生命的可貴。我們知道生與死是必然的過程。因此,生命的本身就是尊嚴。生命的尊嚴,在於尊重生命。不但是自身,亦表現於對待他人,互相尊重。

我在學習中國文化時學過,老子叫我們不必擔心生與死的問題,只要「尊道而貴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也就是說,只要活出道德,人的生死,讓它自自然然就可以了,這是很有道理的。人生在世,放下無謂的執著,正視困難,勇於面對,能活著已是快樂又幸運的事了。細緻地體驗生命,就能要活得有尊嚴!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2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