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愁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夜闌人靜時份,讀到此詞句,使我不由得產生共鳴,隨之掀起一陣思緒……

現今資訊泛濫的年代,使用網誌發表個人所見所聞、感受體悟似乎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可是,閒來讀著,發現大多年青人都是無病呻吟,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而怨天尤人,自以為是天下間最愁的人。可是,他們不識「愁」是何物,為著一些不值得愁的事而自尋煩惱!

問世間愁為何物?《說文》曰:「愁,憂也。」那麼,甚麼事讓人憂?學業上遇到障礙算憂嗎?不算。與朋友發生了爭執算愁嗎?不算。我認為這些都只是人生中芝麻綠豆的小事,根本談不上愁。能使人愁的該是無可奈何的事。這種看法,古人瞭解得最透徹。唐李商隱《登樂遊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他為時間匆匆流逝,留不住光陰而愁。唐李白《登金陵鳳凰臺詩》:「總令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他為自己再沒機會向皇上進諫而愁,為唐室山河尚未收復而憂傷。上述例子足見古人的愁乃來自國家大事、浩瀚宇宙。這不但反映了古人賢士先天下之憂而憂的高尚情操,更顯得今人的無病呻吟、自我中心。年輕人在網誌上不外乎抱怨世界沒有人明白自己、關心自己,感到無比的憂愁。且不說他們談不上從家、國角度出發,他們以自我為軸心,只為關係個人利益的事而擔憂,這不是很可悲嗎?這樣的情況不叫人愁嗎?

假若我們能理清心中的愁,那麼我們可如何排遣愁緒?古人與今人有一共通之處──就是臨文抒懷。古人登樓飲酒賦詩,藉以排解心中的無限哀愁;今人以網誌、社交網站等作宣洩工具,為自己脆弱的心靈找一點慰藉。可惜的是,有不少年輕人因無法排遣心中的愁而選擇輕生。但輕生是極不明智、極不負責的行為,表示一個人不能面對愁,無法採取正面積極的態度和方式處理它。人生漫漫長路,今天我們所以為的愁事,到明天可能已變成小事一樁。只要跨過今天的陰霾,明天又會是晴朗的一天。

人生失意無南北。我們在人生中總會遇上許多大小不如意事,在所難免。何不像李白那般豁達──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髮弄扁舟!

說罷,我不也正正在無病呻吟、臨文排遣嗎?


林翼勳博士評語

少年愁自有消解之道。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4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