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發人深省、令我感慨良多的事
- 作者: 簡孝齊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11
- 學校: 佛教善德英文中學
晶文薈萃 十優文章
今早在上學途中發生了一件發人深省的事,讓我感慨良多。
「走吧!這不是甚麼新鮮的事。我反而覺得牠阻礙了我的生意。做生意講求意頭吉祥嘛!」我家樓下雜貨店東主李先生不耐煩地說。他的嘴角斜得歪歪的,宛如一把冰冷的刀刃。
「這是行人路來的,小孩看了也感到噁心!」大清早便提著菜籃往市場買菜的黃太太,不自覺地瞪大眼睛,目光肆意地踐踏牠。她暴跳如雷地蹬了一脚,轉身往另一條小路走。
頭髮花白的管理員張先生,灰頭土臉地回應:「所有的問題都要歸咎牠,弄得我往警署走了一兩趟。」瞄到他汗如雨下的樣子,濕漉漉的恤衫和摺起了的褲管,我想他果真所言屬實。
那時的我整個人都呆若木鷄,時間彷彿被一陣掀起的春風凝結靜止了。眼前是一場敬意盡失,尊嚴已逝,同情窮盡的「葬禮」。喪失了呼吸脈搏的小貓,動也不動地躺在路邊,任由空氣嘲笑牠短暫的生命;陽光射進牠的一副臭皮囊。我相信牠死前應該經過一番痛苦的掙扎,四肢與小爪因過度抽搐而彎曲了,絕望的瞳孔睜得大大的,但願攝記著兇手的容貌。即使牠的皮毛被施虐者割開,牠唯一的控訴是讓翻滾的血液流光,然後不發一聲地離開塵世。
「媽媽,為甚麼貓兒動也不動,瑟縮在一角?」稚嫩的童音,忽然間在我的耳畔響起。我看見一個無言以對的母親,正慌張地試圖拖走兒子。她的手是一條鐵鏈,不但把兒子從案發現場中拖走,更扼殺了兒子與萬物的聯繫。
孟子曾在〈論四端〉中提及「人皆有惻隱之心」,所指的便是對天下萬物的愛護之心。但人類何曾擴大自己的世界,慷慨地容納天下萬物?香港人的護生意識如何,觀乎賽馬一例可知:普羅市民在紙醉金迷的世界中不斷打賭勝負,卻懵然不知多少馬匹為市民犧牲了生命──跛足的馬被人道毀滅,連安享晚年的機會也被剝奪。再者,凡事只有「三分鐘熱度」的香港人追求可愛的寵物,但熱潮一旦退卻,只換來流離失所,命運顛沛的流浪貓狗。我心忖,那對母子的身影始終烙印在我的心中,因為我的心坎中只演奏著一支寬恕的悼曲,嘗試撫平思潮起伏、耿耿於懷的心理。古人提倡「天人合一」,追求樸實無華的生活,與自然融為一體。但人類自視過高,以為自己是大自然的主宰者,萬物該聽從自己的指揮。
「還不拿白布蓋過那傢伙,你不怕怨靈纏身嗎?」李先生的妻子探出頭來,煞有介事地說。想不到她如此誇張的演繹,竟然嚇得張先生及李先生面無血色,慌張地張羅果品拜祭。我望著他們喃喃自語地說:「有怪莫怪」,真的忍俊不禁,但蔑視和反感的情緒也從心底湧出來。
我想,愛護萬物之情是由衷而發,不需旁人加以提醒的。看著他們驚恐失措的模樣,我看得出他們很「愛護」動物,不過那是一種偽善。原來,社會上大部分人也跟他們抱持同樣的心態,譬如說以為把遺棄的動物交到愛護動物協會便是履行聖職。他們常以為自己很人道,顧及了動物的權益。然而,人道的尺度僅僅由我們釐定,動物只是遊戲規則中的服從者。小貓兒在白布下再看不到蔚藍的天空。牠一生的命運好像封存在這塊白布裡,無人問津。
那時我已提起了腳尖,準備離開這塊傷心地。驀地,我竟然瞥到大街的小巷中有一個衣著單薄的老人,襤褸的衣服令他在七嘴八舌討論的人群中毫不起眼。他的一舉一動引起了我的注意:他把一盒盛有貓糧的塑膠盒放在地上,彷彿召喚迷途的小貓魂,並燃點了數支香燭,低喃「一路好走。」
上課的鐘聲快要響起,我逼不得已地踏上上學之途。燃點著的香燭將化為灰燼,一掃而空,甚至換上全新的香燭。周而復始的儀式難道不能停止?生命的消逝可被視為逝水東流嗎?
老師評語
敍事流暢,場景、人物情態描寫十分細膩,生動傳神;筆端常帶感情,頗能打動人心,發人深思。文章末段呼應首段,文意連貫圓足;文末詰問扣人心弦,留下餘韻。文章緣事而發,帶出對「護生」的嚴肅思考,又有悲天憫人之情;兼備情、理,剪裁亦十分扣題。
林翼勳博士評語
藉一小貓之死,檢討尊重生命,詞語流溢悲憫與憤慨,其間所塑造之「店東李」、「鐵鏈媽」、「衣著單薄的老人」均不無象徵或代表意義。作為國際都會,港人應好好反省對動物的愛心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