扭曲的人性
- 作者: 覃子龍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08-3
- 學校: 天主教南華中學
失去生命固然讓人惋惜,但苟延殘喘的活著,卻來得更為可悲!
智商只有幾歲的祥仔,與老父、母親及一名患有精神病的兄長同往,而全家每月就只靠老父的生果金、少許積蓄和變賣紙皮的三千多元維持生計。豈料兩名男女仍幸災樂禍,乘祥仔在街上小睡時掉上一張燃燒中的紙張,幸而途人及時發覺,祥仔才避過一劫。
相比起十四歲女童掉嬰事件,這則新聞亦同樣值得我們反思。前者主角的對錯仍有其斟酌的空間;相反,此事中的祥仔卻沒有任何過失,反而要招致這種無情的對待。到底這又反映了一個怎樣扭曲的社會狀況?
面對貧窮,多堅毅的人都會感到沮喪,甚至自暴自棄。倘若再加上一個不健全的家庭結構及一個先天殘缺的身體,到底有沒有人有勇氣甚至是能力去面對呢?多少人為了一時失意,如學業、感情、工作的不快而自尋短見。可是,此報導中的祥仔並沒有選擇這條路,只是默默地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希望為大家作點貢獻。有人可會說,正因他只得幾歲智商,才不懂得甚麼是窮是苦,所以他此舉並不是如此偉大。然而,我認為正常人既然有正確的邏輯思維和判斷能力,就更應了解到自己的狀況,易地而處。可是,那些終日百無聊賴的「正常人」卻從不會這樣想,那豈不是代表他們連一個智障青年都不如?再者,假設祥仔不懂何謂「苦」,也應感覺到甚麼是「累」。若然他並沒有為家庭付出的心,又怎能克服這個肉體上的折騰呢?
相比起祥仔,那對男女可謂相形見絀了。前者為家庭勞心勞力,另一邊廂卻為自己的私欲和快意,而把別人的痛苦視為無物。而且這對男女從中並沒有甚麼利益瓜葛,為的只是當中以欺凌來建立的滿足感。難道他們在其個人方面毫無成功感,唯有藉著欺凌弱小才可找到自己的存在?由此可見,社會的道德觀念正愈趨薄弱,且人們對於尊重的概念亦見貧乏。事件中的主角並沒有受到完整的教育,卻可見人性美麗的一面。相反,該男女心智發育正常,理應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但卻在此事中做出一些損人不利己的不智行為,這到底是教育的不足,還是社會的價值觀都被現時的不良風氣所影響,以致人們都變得冷漠無情,自私自利?
社會愈是文明,人們愈偏重物質而忽略個人修養和品德。要兩者兼得固然是難事,但尤其惡化下去卻會牽連出一連串的社會問題。難道我們都應回到最初,重新學習「四端」,這些問題才得以改善?這點實在值得我們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