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失敗,邁向成功

人非聖賢,人生路上難免會遇到失敗,在眾多成功人士的人生路程中亦不是一帆風順。然而,成功與否的關鍵便在於如何看待失敗、面對失敗、運用失敗。

失敗不免發生,當失敗發生後,我們應該學會了解失敗,從中學習。在學習的過程中,人們常常會因考試的失利感到迷茫,有的人甚至因一次失敗便放棄自我,最終考試成績一落千丈,落下的腳步越來越多,而別人的距離亦越來越遠失敗便成為他們的絆腳石。相反,有的人能把短暫的失敗作為邁向成功的墊腳石。在一次考試失利後常常能了解失敗的原因,總結經驗,從中學習,邁向成功。著名教育學家俞敏洪曾兩度高考失利,但他在失敗中找到自己的問題,惡補英文,總結失敗經驗,最終他在第三次高考中終於以超高分數的成績考上北京大學,並在畢業後創辦北京新東方集團,倘若俞敏洪不能找到自己的短板從中學習,相信他未必能考上北大。由此可見,失敗往往只是暫時的,只要從失敗中學習,成功便會越來愈近。

當從失敗中了解原因後,我們應該堅持不懈,不應因失敗而放棄。著名科學家愛迪生為了發明燈泡,實驗失敗了上萬次,但他經過每一次失敗後不斷改進,堅持不懈,最終他成功了,他把失敗當成前進的動力,並不把失敗視為負面的。因此他曾說:「我不是失敗了,我只是找到了一萬個讓燈泡不會發光的方法。」可見,堅持和保持良好的心態同樣重要。同樣,當我們在練習中不斷做錯題,我們應該慶幸在考試前能發現自己的不足,並能堅持刷題和解題來解決自己的問題,促使自己不斷進步,這到高效學習,邁向成功。

勇於面對失敗,並以樂觀的心態、恰當的方法應對,有利於我們培養良好的受挫力。要德拉曾說:「生命中最值得榮耀的,不是沒有失敗,而是在每次失敗後都能勇敢地站起來。」在面對失敗後,我們應該視之為經驗,並訂立一個個小目標去促使自己進步,當一個個小目標完成後便完成了根據失敗訂下的大目標,最終達到成功。倘若多次失敗而沒有良好的心態和方法,可能會導致自信心下降,受挫能力便會下降,最終無法成功。

「失敗乃成功之母。」人盡皆知,然而真正面對失敗時,並非人人皆能正面應對,認真了解失敗的原因,從中汲取教訓,永不言棄,樂觀面對,訂立恰當的目標,以合適的方法實現目標,是邁向成功的必經之路。


林翼勳博士評語

俞是企業家,雖創業成功,影響他人,卻非蔡元培般的教育家,愛氏則是屢屢失敗,堅持鑽研成功的發明家,作例證力力。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3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