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教小記》閱讀報告

小思──初次聽到這筆名時,我便細想過作者是如何為自己起這名字。看畢她的《承教小記》後,我便深感她的「思」字是如此的微妙。全書有近七十篇散文,雖然短短的,但如黃繼持先生所言,每篇文章都極具思想,能清人神志且悅人心,令人有「荒漠甘泉」之感,更令我感受到,滲透在她筆下,那多愁善感的思緒。初時覺得十分零碎而乏味的文章,細味過後,便能體會那份隨心,以及那淡淡,自然的寫作風格。讀者深思一下,更能領悟滲透於文字中的人生哲理,小思這種含蓄的表達方式,亦是我所佩服的。

由於全書沒有刻意的鋪排及明確的主題,因此,文章與文章之間沒有連貫性,有如一本日記般。正因如此,她可以毫不保留地寫心所想,寫眼所看,展示其清醇雅正的文句。小思的文筆不但溫文儒雅,字裡間更可見文人,詩人那「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清脫氣質,她的文筆流露著古人含蓄的寫作風格,細味她的文筆,有如尋寶般,偶而尋獲付人一見鐘情的佳句,實在是一大喜悅,同時令我獲益良多。

師生之濃情

讀過《承教小記》的人,相信都感受到小思豐富的感情世界,尤其對教育的熱誠,以及對師生間的情誼表現得最盡致。小思在書中提及與她並非師徒關係的蔡元培先生和豐子愷先生,表示對他們的敬佩;在《告吾師在天之靈》中,小思又說:「認識了您以後,我逐漸清楚看到一條應走的大路。」表達她的老師──唐君毅先生是如何啟蒙她的人生,同時,透過描述唐君毅先生的言行,表現對其師的懷念和感激。令我感動的是,唐君毅先生所寫的《人生之體驗》以及他對小思的不斷鼓勵,令她從一連串的家庭變故及悲痛中,重新建立自己的人生目標。唐君毅先生除了在教學上,在小思的生活中,亦常給予指導,他對教育的無私奉獻,實在可敬!而小思亦深受這些老師的影響,承傳了他們的精神,並宣揚他們的事跡,成為了我們所認識的小思!

從小思的例子,更證明了師生在朋友一倫中,使朋友一倫,即為學術文化之傳承延續之所依據之一倫,令過去的學術文化,能不斷獲得新生命之滲入,而日新其光輝。同時呈現了中國文化中,尊師重道的思想,以及古人對於朋友之道,重在彼此互信的關係。

聯想之豐富

小思不但感情豐富,而且富有想像力的一面。例如在《盆栽》一文,一開始是描述自己種植小盆栽的「雅興」,最後卻點出了情感與科學、生命與社會的大問題。文章可作多層的詮解,對我而言,最切身的莫過於,香港青年在教育方面的悲劇這一層,而我亦身同感受。雖然,香港是個高生活水平的城市,然而,什麼都不缺的我們,活得並不自由。

另一方面藉著描寫自然界的景況,帶出其意味深長的感嘆。例如《蛾》竟然不靠眼睛,只靠身體和射來的光線去判別其路線是否正確,縱使一次又一次地成為「撲火燈蛾」仍然堅守本性。《蝸牛》同樣只靠頭上的觸角去探索前路,盲目地爬到路上,以致被人們或車輛壓碎。小思從這些大自然例子,令人反思到蝸牛與蛾的道理──有時候,人們往往像這些生物般,盲目地堅守原則及傳統的依循,以致陷入無謂的危機和煩惱之中,甚至自取滅亡。

人為古所謂三才天地人之中,人與動物一樣,有求延續其種族的生命。古時天、地、人三才同體,相並俱生之說,是傳統「天人合一」思想的文化背景下孕育出來的,所以人與動物有著相同的習性。雖然孟子道:「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但人禽有異,在其性情,在其有仁義禮智,蛾與蝸牛因不知而犯,人卻是明知故犯。

懷舊的情懷

在《承教小記》裡,令我有所感觸和回味的,是小思在懷舊這方面文章,充分表現其童真,使處於不同年代的讀者,縱然有著不同的經歷和事物,卻有著相同的《舊和新》之感,令人不約而同地回味兒時回憶及曾經經歷過的小憂小樂。當中亦有她父母親的側影與情貌,寫得自然如「天倫」之「天」然般。

一方面,小思又寫出了引人入勝且流露出懷舊情懷的文章,足見其功力。《逛閒街》中,作者運用了步移法,將街上的景象以文字刻劃出來,讓讀者彷彿與她一起閒逛她所描述的街道般,並將其心境埋藏於街景中,雖說不上畫評所謂的「逸品」,但又似帶一些道家觀物的情調。「多少過去了的人、事、物,無論好的壞的,對的錯的,美的醜的,都是人的生活一部份,跟我們樂過憂過。」從這些懷舊的篇章,更表現了中國人念舊的傳統思想,實在令人佩服!

愛國的小思

深受其師──唐君毅先生這位愛國愛中華文化之士的影響,小思也「師承」了他的愛國精神,在《馳過的一瞬,纏綿中的永恆》、《山與江》、《河的迷》等愛國的文章中,小思想說的是:中國人應以身為中國人而驕傲!她所用的文字,激昂的深切的震動了我的心弦,令莫名的淚水懸掛在眼眶。腦海浮過中國人的血淚史,我感到氣憤,但小思卻說《不記恨》,的確,人總不能沉醉於悲痛之中,努力面對前路,才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高尚情操,對不?

身居香港的小思,卻擁有這等情懷,令她的文章散發異采,也滙通於中國傳統懷鄉愛國的情感,亦印證了深受中國文化所孕育的又一例子,以至能夠寫出極其真摰的愛國聲音,小思對中國的感情,相信便是生命與文化的合而為一吧!

結語

道理對許多人而言,既沉悶又不順耳,但我反而享受聽別人說道理,特別是小思筆下的人生道理。我喜歡她,能夠以無窮的創意去演繹那些道理;我喜歡她,每次都讓我有恍然大悟的感慨。

令我感同身受的有許多,好像《為什麼不聆聽》讓我悟出自我中心為人類帶來悲劇,《植物者》教我做人不要短視,急功近利,《不追記那早晨,推窗初見雪 ……》中她道:「我繞道而走,只為真的不忍踏住落花。」之所以身同感受,皆因我每天上學路過的一條小路,兩旁種著洋紫荊樹,落下的花瓣,為小路鋪上了紫地毯,我繞道而走,只為真的不忍踏住落花。也許,我也是個多愁善感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