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遊舊地所見有感
- 作者: 陳若萱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24-11-10
- 學校: 佛教黃鳳翎中學
時隔數年,我與家人又在這一年春節,踏上了舊鄉探親的路途。從我們住的地方到故鄉需花上半日有餘的時間,我的學業亦日益繁重,在加上許多不可抗力的干擾,使我對我從小生長的故鄉的印象逐漸朦朧。所以這次重遊舊地對我來說,則有種「近鄉情更怯」的憧憬,這片哺育我生長的土地,如今是怎樣的情景呢?
「終於回來了,準備吃飯吧!」奶奶一見到我們,臉上洋溢出喜悅的笑容並用手掃去袖套和外衣上的灰塵,著手進行幫我們拿行李。「奶奶」,我怯生生地叫了一聲,我雖然知道奶奶在小時候對我十分疼愛,但似乎是必然一樣,像我這個年齡段的人總是很難向他人打招呼,即時那個人是我最熟悉的陌生人。奶奶也不在意,笑著讓我和爸爸去集市上找爺爺。
家鄉的冬天只要有陽光,即使是在零下,都會讓人覺得暖烘烘的。去集市的路並不難走,也不遠。只是這一路上,家鄉的風景發生了變化。我的家鄉在一片遼闊的平原上,沒有甚麼山,所以一眼望去,是各家的平屋和各色的田野。如果從高處俯瞰,就如同「田」這個字一樣,大片初綠的麥田整齊排列,中間阡陌縱橫,與我記憶中的故鄉並沒有太大分別。現在是午飯時間,各家的炊煙都不約而同地升起,一路上我不禁注意到,有許多間房屋地大門緊鎖,大路到房屋地小徑上長滿了尖利的野草。過年時分也沒看到由城區開來的車,門上的對聯也失色成了粉白,「家和萬事興」的「家和」也消失不見,這說明這家人已經有許久未住人了。直到我看到小時候玩伴的門前已然成了它們的模樣,聽父親說,那家人的長輩在三年前被接回城裡住,本想著城裡的醫療條件更好,但到城裡沒兩個月老人家就走了,這間屋子自然沒人住了。我聽著父親的話,憶起小時候與玩伴在那扇金色大門下玩耍的時光,一種失落油然而生。我不再望向四周,走在變成油柏路的砂礫上。不過半日,這次重遊舊地對我來說,像是喝了一盞名為「回憶」的列酒般,思緒和身體異常沉重,搖搖晃晃,但往昔的人和景都不復從前。
我們從集市叫回爺爺,又順著大路走回家。離開時太倉促,都沒好好看一看老家。紅磚砌成的主屋和側屋,磚上用白色粉筆記錄下的一段段身高,小時候總想著超越最上面的線,但現在我已高出它半個身子有餘。我往廚房走去,一股飯香撲鼻而來,老家的屋子沒有油煙機,所以長年以來這間廚房無論何時都會飄著濃濃的飯香。小時候總喜歡站在大灶旁,看灶中的火焰被激起又減弱,只為了吃上一口剛出鍋的熱菜。
現在家中的灶台也沒有換成電磁爐,可能是那口鍋是幾代人的傳承,擁有了鍋氣,也擁有了對生活的熱情,父親也是吃著這鍋炒出來的菜長大的,到外地上大學,而現在我也回到這裡,吃著名為傳承的飯菜。父親一直在廚房裏幹活,廚房裏很熱,怕熱的他卻展示出平時難得的笑容和喜悅。我也上前替爺爺加柴火,我的心亦和這爐中的火焰般熊熊燃燒。這一瞬,這次舊地重遊就變成了家庭傳承的體會。
家鄉變了嗎?我想是的,它變了許多,但同時它仍是一成不變。這片養育我和數代人的土地,將在未來無私地養育一代又一代。即使昔日的風光不再,但就像爺爺奶奶一樣,留在故鄉為他們的子女和兒孫講述著他們的年輕的經歷。我們,也會將它們地精神和意志傳承下去,向後人展示這份深厚的鄉土情懷,延續家族血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