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網課對學習弊多於利。」你同意嗎?試談談你的看法。

在結束網課並踏入校園的第一天,周圍的一切都顯得陌生。當我走進教室,所看到的場景並非我所預想的同學們彼此熟識並熱烈交談,相反,每個人都面帶尷尬,彷彿陌生人一般。儘管他們已經在網上相見無數次,但現實中的相遇卻仍舊像是初次見面。他們相互打量,卻又不敢開口交流,教室內充滿了尷尬的沉默。我心中暗想,也許等到上課時,才能恢復網課時的氣氛,畢竟那是學生們最熟悉,但又最抗拒的時間。

隨著老師的進入,課堂也開始了。然而,課室的情況並非我所預期的活躍,反而是一片死寂。隨著課程的深入,許多同學表示跟不上學校的進度。我回想起上網課的情景,網課的畫面和現在的實體課堂畫面交織在一起,讓我不禁開始思考:網課真的對學生有益嗎?總有人說網課對學生有利,但事實真的如此嗎?

首先,網課對地點的要求極其靈活,沒有明確的限制。只要有通訊設備和網路,就可以隨時上課。然而,實體課程則需要學生到達指定的地點才能進行。看似網課的限制更少,對上課的地點更為靈活,但實際上,這正是網課的一大缺點。上課地點的靈活性意味著上課環境的保障程度減弱,是否適合學習成了一個問題。當學生在上課時,周圍環境中出現手機或其他通訊設備,他們往往會被社交媒體的資訊所吸引,從而打開社交媒體,無法全神貫注於課堂。此外,周圍的人聲嘈雜亦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無法集中精力。正如古人所說:「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學生的注意力如果不斷被其他因素分散,原本應該集中在課堂的精力也會逐漸消散,從而影響學生的有效學習。

再者,學校的職責不僅僅是教授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全面的發展。香港教育大學的特別顧問戴希立先生曾提出,「學校需要在兩個方面對學生施加影響—學業成就和全面成長。除了知識傳授外,還需要幫助他們在學習生涯中建立德、智、體、群、美的全面價值觀」,其中,心智和體能是非常重要的部分。然而,網課由於其遠端的特性,往往無法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培養機會。

在心智方面,學校能夠通過各種挑戰活動和實地考察等方式,培養學生的堅毅精神和無畏困難的勇氣。但在網課中,許多需要實體參與的活動被取消,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難以自我塑造這種勇氣,這導致學生在面對問題時往往猶豫不決。同時,人際交往也是心智發展的重要環節,通過不斷的交流,才能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但網課卻讓學生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大大減少,這會影響學生在心智成長和人際交往方面的全面發展。

另外,在體能方面,網課需要長時間面對電腦或電子產品,這對學生的眼部,頸部等都存在極大的傷害。原本應在學校進行,用以鍛煉學生體能的體育課,也被轉為網課,這並不能有效地鍛煉學生的身體。當學生在家中上網課時,他們往往缺乏運動的機會,這會使他們的身體健康狀況逐漸下滑。

在以上兩個問題的推動下,又衍生出了一個新的問題——當學生遇到問題時,由於與同學和老師的交流機會大大減少,他們更傾向于直接利用工具搜索答案。這種狀況導致學生逐漸建立起一種依賴性,即認為只需利用工具就能直接找到答案,而忽視了深思熟慮的過程。然而,真正的學習過程是需要思考的,通過自己的努力思索出答案,這會帶來滿足感和自豪感,也更有可能使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

網課的影響使學生與同學的交流機會大大減少,但實際上,與同學交流學業和共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幫助學生建立正面學習態度的最好方式。然而,在網課的影響下,學生更多的是依賴工具來查找答案,這種狀況導致學生逐漸失去對學習的熱情,形成了惡性循環,從而對他們的學業成績產生了負面影響。

有人提出觀點,認為「網課是疫情之下,讓學生學習的唯一途徑。」然而,真的是這樣嗎?網課的形式只能通過螢幕和軟體等工具向學生傳遞資訊和作業,這無疑導致了教師對學生的管理能力大幅度降低。因為教師與學生之間被螢幕隔離,教師對學生的懲罰手段幾乎無效。相比之下,如果教師上傳學習資料和作業,讓家長陪伴孩子一同學習和完成作業,同時在遇到困難時向教師詢問,這樣的方式能讓學生更專注,也讓學生因為父母的陪伴而減少不交作業的可能性。

有人可能會說,家長們並不一定有時間陪伴孩子。然而,在疫情影響之下,大部分的人都需要居家工作,這使得他們可以多留在家中陪同孩子學習。同時,父母與孩子相互陪伴,也能增進學生與家長的交流,從而改善他們的關係。

下課鈴聲拉回了我飄忽的思緒,我看著周圍的同學和老師,有一種不真實的感覺,彷彿連一枚針落地的聲音都能震撼整個教室。周圍的人們看起來都對教師的講解一頭霧水,然而由於和同學及教師並不熟悉,他們卻不敢去詢問。我知道,這是網課帶來的一種後遺症,需要時間去逐漸熟悉同學和教師。儘管網課對學生有諸多不利的影響,但它也是未來不可或缺的工具。我期待學校能夠不斷改善網課工具和規則,為學生提供一個更好的網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