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偏見的方法
- 作者: 丘芷菁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14-5
- 學校: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今早媽媽打掃的時候,瞄一瞄玻璃窗外鄰居晾曬的衣服,便批評道:「看,那鄰居真馬虎!衣服還是污漬斑斑,洗得一點也不乾淨。」
女兒聽後,一言不發,走到窗前仔細打量,隨即抹掉窗上的灰塵,說道:「這不就乾淨了嗎?」
媽媽恍然大悟,不乾淨的不是別人的衣服,而是自己的窗子。
試就這個故事對你的啟發,寫作一篇文章,談談如何消除偏見。
*****
偏見是什麼?偏見是先入為主的成見;是偏頗、不公正的判斷;是不理性、孤陋寡聞的表現。偏見就是鋪滿灰塵的心窗,與污漬斑駁的窗子如出一轍,使窗外潔淨的衣服顯得骯髒、使眼中的世界變得朦朧。
偏見源於不自知。故事中的媽媽在打掃的時候,從窗子往外看見污漬斑駁的衣服,便妄下判斷,說鄰居做事馬虎,那豈不是主觀而不理性的結論乎?由此可見,若我們在未有審視自己的情況下貿然判斷,恐怕不得不形成偏見。反之,女兒走到窗前打量過後,把窗上的灰塵抹掉,大家便頓然覺悟真相,成見亦隨之而去。
修己自省之心,就是消取偏見之最佳良藥。論語有云:「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要消取偏見必先求諸於自己,先檢討自己有否不足之處;反之,不應先求諸別人,先批評別人錯處,妄下判斷。就如故事中的媽媽,瞄一瞄玻璃窗子,便說別人衣服不潔淨,那表現豈不是先求諸人的行為? 因此,若要消取偏見,必先反諸求己,審視一下自己可有不恰當之處。再者,古語有云:「律己以嚴,待人以寬。」,此言同上皆是修己的表現。試想想,若故事中的媽媽對自己打掃家務的行為嚴謹,家中理應一塵不染,窗子上也不會鋪有灰塵。由此觀之,只要我們皆擁有修己之心,凡事求諸自己,同時以恭敬待人之心加以接納,心中自然一塵不染,污垢亦能因此而盡去。
除此之外,慎言亦能避免偏執。慎言並不是寡言,沉默無語,亦是小心言行。論語有云:「敏於事而慎於言。」就如故事中的女兒在聽到媽媽的批評後一言不發,這便是慎於言行。女兒先走到窗前打量,再抹掉窗子的灰塵,最後才下定論指出其實只是自家窗子有污漬。這反映出做事機敏,說話謹慎,在找出真相後才發表意見,這才是不偏頗,理性的判斷。因此,若要除去偏執,我們必須慎於言行,機智地審視分析,方能洞悉真相,去掉成見。
所謂「是非之心,智之端也。」若要消除偏見,常存明辨是非之心亦是重要的一環。故事中的媽媽在女兒仔細分析過後能恍然大悟,反映媽媽在懂得真相後得到正確的價值取向。試想,若媽媽對鄰居一直存有偏頗之心,即使女兒如何證明,媽媽亦只會認為是鄰人馬虎辦事。故此,我們須擁有明辨是非之心,儘管心靈中鋪有灰塵,有一天也得以被抹走。所謂「智者不惑」,是非之心才能使偏見消除。
偏見是什麼?偏見是心窗上的灰塵。只要常存修己自省之心,慎於言敏於事,也明辨是與非,心窗便能一塵不染,偏見也隨之而消失於無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