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旅行中找到快樂
- 作者: 蔡子怡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19-2-1
- 學校: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每次踏上旅途,無論長短遠近,必定令我有所收穫,不僅是釋放壓力的輕鬆快樂,更多的是從中發掘到生活不同的快樂,讓我身心都得到昇華。
即使是旅行,也有分成各種不同性質的旅遊,有親近大自然的、有遊覽歷史文物的、也有體驗當地文化的,每次旅行都能帶來新體會、新發現,因而產生無盡的快樂。
自然之旅讓我放鬆,也令我反思人與自然的關係。在香港,親近大自然的最簡單方法莫過於遠足,香港不過是彈丸之地,城市與大自然更是密不可分,乘巴士幾分鐘或步行走十數分鐘便到郊外,有甚者剛才還是城市、居住的地方,轉上一條石屎樓梯,便到了山上,可即使是這樣,只要身處在這兒,依然享受到心靈的放鬆。明明之前還是囂鬧的城市,但一進入到大自然,就像城市都按了暫停按鈕, 一切煩惱拋諸腦後,這是自然的饋贈。站在山頂能飽覽全景,使人產生「天下我有」的錯覺; 待在山裏,周圍所有事物都成了巨人,而我則被巨人所環繞,又令我產生了「天地一塵埃」的渺小之感。我想,自然之旅最大價值是讓人知道:就算你以為你掌握了世界,但你其實從未逃脫出自然之外。人們總有「人定勝天」的想法,我們想逃避天災,想擁有一切,故此忽視自然的威力,去搶奪、掠取,但當我們身在自然之中,我們才深明自己也是自然的一環,自然受到破壞,我們又怎樣生存?知道了這點之後,人便少了一絲浮躁暴戾,因為我們會發覺,種種的憤怒、難過終將化作流水,歸於平靜,心靈自然也更快樂。
歷史文化之旅帶來的是心靈的安靜,為什麼我們要去探尋歷史文化?因為它是人類精神文化的承傳。人與其他物種最大的不同在於人有許多的「儀式」。為什麼嬰兒在第100天要擺「百日宴」?為什麼每個宗教都有特殊的婚葬模式?為什麼搬新居要辦新遷宴?因為這些精神文明的承傳區分了我們與他物——禮義廉恥似乎只是存在於人之間。就像中國人強調人要有「根」,指的是人總要有一個根本,「落地生根」、「落葉歸根」,人若沒有根就會空白茫然,猶如「天地一沙鷗」,而歷史便是一國的根,造就現在的人、現在的我們,故此我們有各自的獨特的傳統、獨特的價值觀。每每遊覽這些實質質的歷史文物,我都感到渾身充滿力量,彷彿看到自己與這些文物血脈相連的那條絲線,去看國外的文物又發覺不同種羣之間的差別有如此巨大,但又有相似之處,遠不能以自己的一家之見去評量所有事情,在這些歷史文化面前,我得到的是平靜、歡欣、滿足,窺視的是長年累月的演化, 我想這便是歷史之旅的價值讓我們了解自己的美好從而得到持久、充盈的快樂。
走出沉重的歷史和超脫的自然之旅,地方的旅行也能為我帶來各種樂趣與快樂。不管哪兒,走進某地的大街小巷都是了解當地真正風貌的最好方法。如果只是在當地旅客區驚鴻一瞥,恐怕只是走馬看花,無法認識到地方的真正韻味。當然,你到遊客區走一趟,可能也能感到快樂,但這快樂的保質期不會多久、多濃烈,畢竟遊客區大多迎合旅客喜好,自然真實的一面不會顯露,它們大多自有一套商業標準式經營,去多了難免產生「抗體」。也對,假的東西要又怎會勾起人發自內心的尊敬和真情實感?我喜歡深入大街小巷,那裡沒有連鎖商店、大型商場,只有真實的生活場景。我看見附近居民踢著拖鞋去買菜,我看見信徒虔誠地在禮堂中跪拜朝聖,我看見湖邊小凳上坐著退休老伯正在垂釣。這些真實面貌把世界鮮活地刻印在我心中,我感受到的是人文關懷、地方人情味,心中的感情得到豐富,自然產生莫大的喜悅。
我認為的快樂,是明白自己有所價值,明白自己生而為人的驕傲和渺小,以此在生活中找到自己角色,活出真正快樂。
林翼勳博士評語
深入縷述旅行在人生的作用,足為被物欲綑綁的現代人,帶來紓解之清新氣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