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無用」之我見
- 作者: 洪梓菁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23
- 學校: 馬鞍山崇真中學
古人云:「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但何謂「讀書」?最簡單的字面意思便是閱讀書本。讀書同樣是指獲取他人已編輯好的文章、文字、圖表等,並加以理解和分析,總的來說便是學習各方面知識的過程。那「讀書」又有何用處呢?古人認為讀書人可以擠身到社會的上流階層,讀好書便是入仕的重要途徑。然而,現代人對讀書的態度開始有了很大的變化,很多人要麼不讀,要麼就是以實用主義和功利主義的態度去讀。現代社會節奏太快,人們很容易迷失自我,陷入到追逐物質的漩渦中去,所以我認為讀書的用處便是能透過終身學習讓人慢下來,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甚麼。
正所謂:「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書籍中記載的內容都是前人所經歷過的事,走過的路。以古人的經驗為參考,明白他們的得失,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而不重蹈先人的覆轍。讀書不僅限於理論,也能夠為生活實際帶來參考。讀書能夠為我們提供理論知識,同時在閱讀古人的佳作,又或者是一些教導為人處事的書籍:就像孔子的《論語》作為儒家的重要經典,孔子對「仁」的表述在不同的語境下都不一樣,讓我們明白在現今社會摸爬滾打的同時,不要忘了「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所以讀書可以讓我們學會在社會中做人做事,作為實際的參考。
讀書可以使我們慎思明辨,培養出獨立思考的能力,不會被愚昧所蒙蔽。就像魯迅《藥》的一戶人家,他們以為給孩子吃沾滿鮮血的饅頭,孩子的病就會痊癒,但最後便令孩子因此失去了最佳救治時間。倘若他們讀過此類的書,接受過教育,有基本的生活常識,便不會民智蔽塞,便能判斷其治療方法是否真確和有效。除此以外,從書中更可領悟到修身的真理,學習書中的知識與智慧,實踐在生活中,達到修身的第一步。由此可見,讀書要懂得思考,學思並重,才能成功理解,化為自身的智慧。我們從書中獲得知識,瞭解過失,反思當下,才能更好地展望將來。
既然讀書有這些用處,為何還有人認為讀書無用呢?「讀書無用」其實是一種極端的論調,支持的人都只明白書本的字面意思,不懂裏面深層的意義,更不懂在生活中變通。「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學而無思,望文生義,只明白字面的含義,沒有經過思考便塞入大腦,那讀書自然無用,所以讀書不可學而不思。同時我們也不可思而不學,因為這便等同於胡思亂想,思考完的問題和困惑都終不得解釋,亦是沒有把知識化成自身的智慧牢記於腦中。那應如何讀書才叫正確呢?孔子則提倡「學思並重」。就是說在學習的過程中,要與大腦同步思考理解,不能死讀書;但另一面要用心學,要有扎實的知識根基,不然只憑空想像,也不能想出個所以然。所以真正吸收到知識後,「解惑」才是關鍵。「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君子不但好學,亦善反思,行為便能沒有過錯,從書中獲益。所以,讀書要學思並重,舉一反三,領悟當中深意,才可有所得益,受益終生。
蘇軾說過:「腹有詩書氣自華,讀書萬卷始通神。」胸中有學問的人氣質自然會光彩奪人。讀書能夠修身,能夠養德;長時間讀書,可以陶冶性情,所以人生需要不停讀書。我們常說:「活到老學到老」,成長的過程中終身學習能使我們克服解決工作中的困難,解決工作中的新問題,才能體現我們的價值,進而充實我們的精神生活。除學術知識外,尚可學習其他生活技能,藝術造詣等等,不斷提高生活品質。學習是人類認識和社會,不斷完善和發展自我的必由之路。因此,唯有一直讀書學習才能使我們獲得物質生活、精神生活上的享受和豐盈,寧靜致遠而有所作為。
綜合以上所述,「讀書無用」是人們利用了錯誤的方式去讀書,學習知識後不懂變通和舉一反三,導致無法將知識學以致用,從而得出這個結論。其實讀書在何時何地都是有用的,無論古今中外,讀書的用途不僅體現在官場社交,更是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要將無用地讀書變為有用的話,就必須時刻留意正確的讀書方法和學習方法,學思並重,再加上終身學習,修得一身正氣,養得一身好品德。
林翼勳博士評語
要善讀書,學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