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長,當他的貨輪卸貨返航時,遇上了暴風雨。船員們都驚慌失措,只有老船長冷靜的命令船員們往船裡灌水。船員們雖然疑惑,但還是照做了。最終,船平穩下來,平安渡過了暴風雨。老船長告誡船員們,一隻空木桶是很容易被吹翻的,但灌滿水後,就算是風也吹不倒。同樣船在負重時最安全,空載則最危險。人們稱之為負重效應。其實,這個道理一樣可以運用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空船就好比一個沒有遇到過挫折的人,而負重的船就好比經歷過挫折的人。

美國人在教育、培養孩子的優良品質和個性方面時,就常會運用「挫折教育」。有的做法儘管對我們中國家長來說還有些不可思議甚至「殘酷」,但在培養孩子獨立、自立的個性方面有很大作用。例如:讓嬰幼兒從小單獨睡覺,無父母陪護;一些年輕父母把幾個月的嬰兒赤身裸體扔進水中,讓其學會游泳;孩子摔跤,父母不管,讓他自己爬起來;父母要幾歲的孩子做家務勞動,如洗碗、掃地、洗衣服等;即使家庭經濟狀況很好,也鼓勵孩子用自己的雙手勞動掙錢,讓孩子自己支付保險費用或部分學習費用及其它費用;絕大多數十八歲以上的孩子,都靠自己掙錢讀書。有的人把錢賺夠了才進學校讀書,也有人一邊打工、一邊讀書,或讀讀停停,用十幾年時間拿個博士學位。孩子們認為,長這麼大還伸手向父母要錢,很不光彩,會被人家瞧不起,說你無能。這種「挫折教育」能夠讓孩子提早面對挫折,並解決困難。只有經歷過挫折,我們才能像負重木桶和船,能夠經受住人生風雨的洗禮,能夠在人生的道路上邁出堅穩的腳步,能夠切切實實地提高自己承擔風險的能力。才能做到真正的成長,讓人變得有擔當。

韓某是某高校應屆大專畢業生,自小就是在家人的小心呵護下生活的,父母從來都不讓他獨自出門,就連上了大學後每週回家、返校也都是父親接送,學校裡吃飯用的飯票都是父親定期去給換。雖說馬上就要大學畢業了,可是他連由學校到家的路都認不全,更別說回家了。當巡警提出準備把韓某送上車,讓他自己回家時,電話那端的韓父著了慌,千恩萬謝地請求巡警再幫他多照看一會兒:「您就受累吧,千萬不要讓他自己坐車回家,他哪認識路啊!我馬上過去接,麻煩您就再多等會兒。」真是哭笑不得的事例啊。這個事例告訴我們沒有經歷過挫折的人,並不能夠承受風雨,一點點小事也無法做好。經歷過挫折的人,因為已經經歷過,以至於面對困難時,不至於慌手慌腳。所以說,經歷過挫折的人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長,讓人變得有擔當。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7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