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評論──《怪俠多羅羅》

電影〈怪俠多羅羅〉是改篇自手塚治虫原作漫畫「怪俠多羅羅」。女主角(柴崎幸)飾演「多羅羅」,「多羅羅」一名是取自中國山海經,原本所指的是小妖精;而男主角(妻夫亦聰)飾演「百鬼丸」,百鬼丸在差不多出世的時候,因父親醍醐景光跟魔鬼結下盟約,將即將出生的嬰兒分成四十八份,供奉魔鬼以換取天下的權力。於是「百鬼丸」的眼、耳、口、鼻以及內臟和四肢,全都被供奉給魔鬼。

電影中的女主角(柴崎幸),雖然功夫不太了得,但她在電影中起了重要的作用;從她的提問,令到觀眾更了解百鬼丸的背景,加上「多羅羅」這個角色製造很多笑點,緩和氣氛,其實這角色同時也起了中和作用;因「百鬼丸」形象木訥、冷酷,不太喜歡說話,可是他武功高強,正正與「多羅羅」的形象相反。電影的其中一幕是講述透過琵琶大師憶述「百鬼丸」被母親拋棄後,被一位醫術高明的大師在水邊拾獲相救。大師發覺嬰兒還有心跳,於是用盡他畢生的醫術,替嬰兒製造所缺乏的身體部分,並在左右兩手加裝一把刀,是供「百鬼丸」斬妖用的,他每斬殺一隻妖怪,就能取回一部分人類的器官,而原本的代替器官就會化為烏有。雖然百鬼丸的身體有再生能力,可以稱得上是所向無敵,理應滿足,但他仍堅持取回人類的器官,其實是因為有人類有最真的感覺。我十分欣賞「百鬼丸」的這份堅持的態度,沒有因為他的天生異能而忽略了原則,雖然取回真身就沒有再生能力,但卻能夠堂堂正正的取回人類的身份。

後來因為一個機緣巧合下,在城裏,醍醐景光的次子「多寶丸」賞識「百鬼丸」的功夫,有意聘請「百鬼丸」作侍從,於是「多寶丸」帶他到醍醐家跟醍醐景光見面。怎料,無意中被醍醐夫人撞見,她認出「百鬼丸」身上所穿的衣服,是多年前她將「百鬼丸」送到水邊時,籃內所擺放的衣服,因而她知道「百鬼丸」就是她的大兒子。醍醐夫人將此事告知醍醐景光,可是醍醐景光卻認為「百鬼丸」是他擁有天下的絆腳石,還揚言要親自殺死「百鬼丸」。可是當「百鬼丸」和親生父親見面時,不但沒有將他殺之而後快,反而處處讓他,後來醍醐夫人挺身而出阻止醍醐景光將「百鬼丸」殺死,但是醍醐景光卻想也不想就殺死了她的妻子。醍醐景光問「百鬼丸」:「為何你不了結我?」「百鬼丸」指著多羅羅說:「她都已放下仇恨,為何我不可以。」其實「百鬼丸」已放下深仇大恨,他渴望得到父親的愛,以愛寬恕所有仇恨,亦是親情最難能可貴的地方,中國傳統思想「百行以孝為先」,「百鬼丸」正正做到這點。最後,醍醐景光以他身軀性命換取次子的性命,並由他掌權天下,可是多寶丸卻想讓兄長接管,但「百鬼丸」的意願是繼續斬除妖鬼,取回人類的器官。而「多羅羅」早已對「百鬼丸」種下情恨,她也繼續跟隨「百鬼丸」浪踪天涯。「海真的很大。」按理來說,海那會比世界大,其實海是代表海量即人類的胸襟,又廣闊又大量。

在整套電影中,我認為受折磨所傷害的人最痛苦。當我看見「百鬼丸」斬殺了妖怪後換器官的那一刻,實在叫人痛苦與心酸,這一幕令我想起曾寫信給政府要求安樂死的「斌仔」,我相信他是已經受了很多肉體和心靈上的折磨,才會有此念頭,折磨往往是帶來極大的痛苦。我很喜歡這個結局,雖然這結局並不是原著,但是能灌輸正面的訊息給觀眾:一家人是沒有仇恨存在,即使有仇恨存在,只要彼比願意踏出第一步,仇恨始終也是會化解的。這齣電影的主題是說戰爭令百姓痛苦,百姓不但失去家園,更重要的是失去親人的痛苦比失去其他的更難受。就像《莊暴見孟子章》中,孟子向齊宣王講解欣賞音樂的事:戰爭令父子不能相見,兄弟東奔西跑,妻子兒女離散,若君主能將好音樂和百姓同歡樂,就能統一天下了。相同說法,若醍醐景光能與民同樂,拋開戰爭,減少彼此的痛苦,也可以統一天下,不要執著於名利、地位,用痛苦的手法令百姓受折磨可得天下,用王道手法令百姓歡樂可得天下,倒不如選用後者,與民同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