傾訴與傾聽

聲音,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清晨的市場,充斥著人們喧鬧叫賣的聲音;午間的公路,充滿了車輛來來往往的聲音;夜晚的街道,填塞著下班時歡快的說笑聲。森林裡有樹林中下雨的窸窣聲;沙漠裡有沙塵暴掠過的轟隆聲;雪山裡有暴風雪吹過的呼嘯聲…...

可這世上有這麼多種聲音,有多少聲音是我們渴望聽到的?誰會費神留意這些聲音呢?

在情在理,當然有人願意去留意這些聲音。正如有人在傾訴,那就一定會有人在聆聽。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果其中一方不願意講或聽,那另一方也自然不願意再繼續,這既是人間常情,也是亙古不變的道理。

不過,要是一方只講,一方只聽,這樣會讓雙方都得不到益處,那彼此就不願再繼續聽和講了。那怎麼才能令聆聽變成傾聽?而傾訴又如何與傾聽並存呢?很簡單,那就是一方既傾訴又傾聽,另一方既傾聽又傾訴。雖說多少會有些許喜劇成分,但是真的能行得通。因為雙方都有傾訴及傾聽,像是在互相分享一樣,把彼此內心所想進行交流。我們要做一個好聽眾,鼓勵別人說說他們自己。

換句話說,傾訴與傾聽就是相互分享。這種聲音的交換又有甚麼好處呢?擔當「傾訴者」,通常富有好奇心,並且渴望了解周圍;而擔當「傾聽者」,注重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有著獨立的邏輯思維。在這兩種人的互相分享之後,傾訴者從切身體驗中,學會了許多有關周遭的人和事的知識,也變得更加具智慧,了解不同的事物,也許就是他們的學習態度;傾聽者學會了獨立思考,或以客觀角度看事情,增強明辨是非的能力,他們也能從中獲得靈感與精神支持的力量......在日常交流和生活中,我們往往能夠輕而易舉地學到前人各自精煉過的「濃縮知識」,成就後人所學。這並不能說是急中生智、投機取巧地走捷徑,反而是得到高人指點,讓人恍然大悟,茅塞頓開,就似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居高臨下,透徹地觀看世界面貌一樣。

沒錯,我們要學會傾聽世界。傾聽,是一種平等而開放的交流,讓我們學會在浩然天地之間傾聽大自然的喘息。世界喧鬧時,不妨靜下心來,隨意的找個地方歇一下吧!閉上雙眼,傾聽這世上所有美好的事物,傾聽所有恬靜而平靜的聲音,腦海中細想經歷過的種種事物,以內心感受聲音世界,而耳朵就是通向心靈的路。細細傾聽這世界所精心演奏的交響樂。這時,你作為一名簡單又普通的傾聽者,試著傾聽這世界對你傾訴的聲音,溫柔的白雲,清涼的微風,不屈的青草,屹立的山脈……

聲音在生活中無處不在,不論你願不願聽,仍是會聽到它。可「傾訴與傾聽」,就由你自行決定願不願了!


林翼勳博士評語

傾訴宜有好聽眾,傾聽則要心恬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