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誠信

在漫長的人生路上,健康、美貌、誠信、機敏、才學、金錢、榮譽七個重要的事物之中,誠信是最為重要的,因而《孔子家語》中有言:「言必誠信,行必中正」

何謂誠信?從字面上來解,便是誠實與守信,誠為真實不欺的態度,而信為說出的話一定就能做到,兩者相輔相成,成為人們最基本的道德素養與處世方式的根本。而擁有誠信的人,他們的行為也必定中正可靠。誠信是物慾橫流的社會裡那股難覓的汩汩清流,其高潔可貴更是它於歷史長河裡之恆古不變地長存與閃耀的原因。

人若做不到誠信,弄虛作假、口是心非,所耍的技倆不但不會為自身帶來利益,甚至會讓人厭惡。正所謂「巧詐不如拙誠,為誠可得人心。」古有虞孚到吳國經商販賣油漆,卻因小名小利,在油漆裏混雜其他物料,以假亂真,被吳人發現後,油漆賣不出去,不但一分錢沒掙著,還虧光本錢,最後淪為乞丐,客死他鄉。若虞孚願意誠實有信地做生意,不唯利是圖、貪圖小利,結局也便不會如此慘淡了。反過來說,有誠信的人就像是獲取了融入社會的通行證,無論走到哪裡都能獲得人們的歡迎。我曾看到過一個例子:一間工藝品店發錯了貨品給客人,但客人並沒有發現,正當店員們都打算不了了之時,店長卻仍堅持著要重新把貨品寄出。長期誠信營業下來,該店贏得了客戶的信任,塑造了良好形象、獲得同行讚賞。

從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到盧照齡的:「若有人兮天一方,忠為衣兮信為裳。」 都可見古人對於誠信的重視。可從何時開始誠信逐漸成為被拋棄的品德呢?由三鹿集團奶製品造假導致大批嬰兒患病,至現如今的疫苗造假、口罩造假,他們無一不在展現當商家、企業掉失誠信時對於社會的禍害。昨日耀眼奪目的明星、網紅,明日便被揭發出偷稅漏稅的犯法行為;昨日人人稱頌的博士,明日便被發現大部分論文皆為抄襲......這些看似普通人日常討論的笑料與八卦新聞,實則皆是人們失掉誠信,而最終釀成大錯,這些錯誤也正有意無意地侵蝕著社會、乃至國家的利益與繁榮。

這讓我們不禁思考,到底是甚麼導致人們失信了呢?以我看來,都是「利」在作祟。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不必只說當今社會, 即使在古代,也有為利棄義的狗鼠之輩,可他們到頭來得到的是甚麼?為了能考上公務員而選擇作弊;為了有回頭客而在食物裡放入罌粟;為了減省成本而用地溝油製作食品......他們無一例外地都被自己曾經做出的欺騙行為反噬,或受到紀律處分,或鋃鐺入獄。當做出欺騙的個體不被社會、甚至不被自己所接受時,那與「自殺」又有何區別呢?

馬要被馴服才能稱之為良駒,人要先有誠信才能稱之為人。「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不信不立,不誠不行。」「內不欺已,外不欺人。」鑒古觀今,唯誠信才能讓我們的初心於世間浮華裡永不熄滅,它既拉緊世人交流的共同紐帶,亦澆築社會安定的堅實基座。望誠信能貫穿生活裡的每一處,與人們共生共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