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轉與承擔
- 作者: 楊檳城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25-2
- 學校: 仁濟醫院林百欣中學
流轉與永恆兩個相反的課題,至今人類依舊對二者感到迷茫,在當今社會,人類仍嘗試對二者進行探索。
流轉,事物的流動與變遷,在當今社會最為突出。縱觀人類歷史,朝代興亡,政權更替,社會秩序經過一輪又一輪的重新洗牌,得到如今的世界形勢,中華大地上誕生了無數有志青年,嘗懷雄心壯志,爭奪那可笑的龍椅,成為那所謂的九五至尊,最後還不是深埋在歷史的厚土中,僅存一方枯塚,但無可厚非的是,恰恰是這些膾炙人口,熱血澎湃的故事,鑄就了璀璨的華夏歷史,啟發了當今奮鬥的中國人,也被如今的青年奉為圭臬,清政府滅亡百來年,中華大地乃至世界格局開始翻天覆地,人類社會日新月異。我們身處在與湍急的時代溪流,感受世間不斷變換的繁華,享受著時代進步所帶來的無盡好處,有人因此頤養天年,享天倫之樂;有人因此魚躍龍門,步步高升;也有人因此博覽萬物,行遍世間。科技的進步為現代人帶來了無數的便利,為世界帶來了無限的機會。
但萬事萬物皆有陰陽平衡,在享受科技所帶來的便利時,科技也對人產生了影響。打字輸入盛行的現代,人們開始漸漸放棄了手寫,輸入更加便利快捷,但也帶來了一個嚴重的問題:「提筆忘字」。對於外國人或許並無大礙,以字母相連而成的語言不具備多元化,自然不需要記憶。但中國人大部分已經出現以下狀況:明明會讀,但是忘了怎麼寫,這就是打字所帶來的提筆忘字。在一些使用五筆輸入或倉頡輸入的地區或許不會太明顯,但拼音輸入的地區普遍出現此類情況。因此,社會流轉所帶來的影響,已漸漸在人類身上應驗,文字作為民族的發展的重要媒介,卻已被漸漸滲透,我們應加以重視。
人類廣泛討論的第二類課題:永恆。在高速度,快節奏的當下,永恆對我們人類來說是一種幾乎無法達到的願景。從前的永恆意為長生不老,得道升天,亙古不變。年老的人妄求靈藥以求生命永恆;美麗的人妄求粉黛以求顏值永恆;富貴的人妄求權力達到地位永恆。但似乎不如意,終不能保持永恆,而陷入瘋魔。傳統社會中清政府閉關鎖國,日本幕府鎖國政策,也無一不是自以為是的傲慢,所謂追求的永恆也不過是統治者為了保全自身地位,希望永遠高高在上的野心和愚蠢。最後也只是亡國受辱,挫骨揚灰,挖墳掘墓。這種永恆是不利於人類發展的一種可謙的狀態,當一切維持原狀,不求改變的文明或個體出現,那已是宣判死刑。所謂:「三界六道,豈不毀於長生不老,得道升天八字嗎?」時光流轉,日月星辰東升西落,人類·意識的覺醒實屬必然,無法改變,無法限制。
那麼是否意味著永恆一定是禍事,是否一定無法追求呢?答案必然不是,雖然時光變遷無法改變,生老病死無法避免,但是我們可以將人物變為畫像或照片留存下來,可以將事蹟寫成故事,供人欣賞,以求另一種量子態的永恆——被銘記。被世人銘記,被民眾口耳相傳,流芳百世,何嘗不是另一種形式的永恆?廣結善緣,行善積德,功德圓滿可稱永恆。踏開腳步做一件驚天地,泣鬼神的大事,去讓自己的故事變得傳奇,讓群眾把你高高舉起,這也算是永恆。為什麼我們記得秦皇漢武,唐宗宋祖;記得新文化先驅,記得毛澤東主席及周恩來總理;記得錢學森為首的兩彈元勳及科學家。因為他們的偉大,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幾筆,激勵了人們的精神,讓我們抖擻精神去奮鬥,留下大國重器,讓人民安居樂業,沒有飢寒交迫的生活,沒有疾病纏身的痛苦,沒有異族武力的威脅。讓自身變得偉大,讓功績變得傳奇,讓社會齒輪加速前進,從而被人們銘記,這才是當下最有價值,最有意義的永恆。
流轉不是盲目接受創新,渴求改變;永恆也不以為固守陳規,追求虛無。流轉是勇往直前,靈活變換的創新,而不是大浪淘沙,優勝劣汰的篩選。永恆也不是為一己私慾,妄求不可能之物的愚蠢,而是求兼善天下,奉獻畢生之精力的大愛。
新時代的青年,應在流轉中追求符合時代的永恆,在繼承先人永恆的意誌後奮勇向前,推動文明車輪的前進。要在流轉變通的創新中恪守本心,塑造永恆的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