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承與創新

繼承,有著繼——繼續、傳——傳承的含義,泛指把舊的東西,例如資產、老店,把它繼續、傳承;創新,創指開創、創意,創意一詞從字面解釋,是以新的點子創造新的東西。我們經常聽到「去舊迎新」、「舊的不去新的怎來?」舊的是否必定要被淘汰?新舊又是否不可並存?

子承父業,不只是在粵語殘片才會出現的俗套情節。上一代努力耕耘,留下的不止是一家店鋪,還留下不少人的集體回憶,留下一份人情味。時代變遷,科技發達,速食文化盛行,不少老行業愈受忽視、淘汰,「大排檔」、舊式麵包店都換成連鎖快餐店、大集團式的餅店。在這個年代,不少新一代都拒絕繼承父業,甚至祖業,很多時候並非因他們認為沒有繼承的意義,更不是不屑這些老業的價值,而是現實逼人。社會一直在忽視、遺忘這些陪大家走過童年、少年時、成年時的特色老店,一味兒追著時代的急速發展,連駐足回憶、喘息的空間也沒有。

繼承與創新,又是否真的不可共存?旺角某家麵包店,已傳承三代,因賣的是舊式麵包,離不開「腸仔包」、「菠蘿包」等單調款色,因此店鋪也只依靠街坊生意營運,這家店的包香口鬆軟,惟沒有吸引更多的客人,終面臨結業的危機。

限期降至,店東的兒子想到了新點子。把包製成不同動物的形狀、圖案,結果新式的麵包推出就大賣,引起一陣排隊潮,店鋪營收大增,化解了入不敷支倒閉的危機。憑著麵包製作用心、材料優質及製包的獨特方式,品質不但有保證,客人放心吃得健康,加上新式的動物麵包色香味俱全,麵包出爐,街頭遠處已嗅到!麵包店都爭相模仿,可見創新是有用的。店東兒子不但繼承父業,保留了傳統手工麵包的製作方式,又加入了新的點子改變營商方式,經過成功轉型,融合繼承與創新,做到新舊並存。

因此,我認為繼承與創新是能並存,而最有效的方式是轉化。一個四十幾年的烘培品牌,這老店為轉型求生,把烘培店變為體驗所,更突破傳統,成為一間賣馬卡龍的百年糕餅店。

這間老店被遊戲廠商併購後,為更貼近年輕人開始轉型。除了在中山區開設甜點體驗所外,更以店內招牌蜂蜜蛋糕做出特色甜點;位於台灣,這間過百年歷史的知名糕餅業者,也開了一間下午茶餐廳,結合東西方甜點與飲食文化,店鋪又貼近潮流走簡約日式風格,定時舉辦創作體驗課程,又推出較費工夫的冰滴咖啡,計劃把一些門市再轉型為咖啡店。若是一味兒把舊的全部丟棄,便失了傳統的意義、特色,若不創新,舊業便會被現實淘汰、遺忘,同樣傳承不了,因此,「去舊迎新」一句已經不合時宜。

這間百年糕餅店還開設了一間以老屋為風格的下午茶餐廳,保留了紅磚牆、磨石地板、斑駁牆面、花藝裝飾等中式傳統元素,又用上糕餅模具作裝飾,令人印象深刻,而店內販賣的則是時下流行的馬卡龍、法式吐司、三文治等輕食,又有台灣茗茶等把中西文化併合。這間老店不但成功轉型還吸引了大量年輕人光顧。

現時科技發達,不少老店都嘗試跟貼潮流,不但推出優惠,更在社交媒體上開設網站,增加店鋪的曝光率,儘管這是很微小的舉動,但在舊的加上新創的已屬創新,也揉合了傳承與創新。例如位於深水埗的黃老太已有四十年裁縫經驗,店鋪已傳兩代,隨物質爆炸的社會,很多人也認為衣物破了就再買一件,並不會珍惜更不會拿去縫補,近年全球環保意識提高,加上有不少人也有自己很愛惜的衣物破爛了卻不捨得丟掉,而以網絡宣傳的黃老太也漸漸被注意到,生意亦漸漸增加。在親手縫紉,細緻的縫線,人情味也隨之留下。

透過轉型,繼承與創新定能並存,協助社會上這些老行業找到新的生存空間。


林翼勳博士評語

此篇多舉實例以證繼承創新並存,乃經營成功,轉型發展之關鍵,閱後當首肯其說也。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8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