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報告:《唐山大地震》

今天我要向大家分享的書目是錢鋼的《唐山大地震》。在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一帶發生了強度7.8級的強烈地震,地震破壞範圍超過3萬平方公里,造成了24萬2千人死亡以及16萬4千人重傷,倒塌民房有530萬間,經濟損失超過100億元。這些數據聽起來好像很龐大,就讓我繼續講述數據到底有多龐大吧!眾所周知,香港現時人口有接近700萬人,而當時於唐山大地震死亡的人數,大約即是每29個香港人當中就有一個人死亡。不知道大家能不能感受到數據的震撼性,但的而且確,這場被譽為400年來地震史中最為殘酷的災害,使到人民的生命財產受到重大的損失。

作者在書中花盡筆墨讓我們知道唐山是怎樣由一個平靜,整潔的地方,一夜之間變成碎石廢墟。同時間,作者更具體地將當時的倉惶,混亂的情況以及人們對生命的渴求一一反映出來。另外,作者寫災後的重建工作,亦令我印象深刻,從中我們可見人與人之間互相扶持的精神以及國與國之間的一份情感。

地震發生後,各國紛紛提出援助,例如:醫療,食物等,但中國卻為了顧全自己的面子,故此拒絕接受外國的援助。的確,中國是需要這些援助。正所謂,人多好辦事,多一個人,多一雙手,多一些辦法,多一些幫助,死傷人數定必會大大減少。然而當時中央政府為了面子而拒絕外國的幫忙,犧牲了數以萬計的同胞,這樣值得嗎?到底是人命較重要還是面子較重要?我相信各位同學心中與我持著同一個答案。

患難見真情,至於人與人之間的感情,特別是同胞,書中曾這樣描述過:戰士在一夜間用手扒了七十具屍體,他們三天內沒有吃飯,沒有喝水,但他們不知道甚麼是餓,不知道甚麼是渴,只知道扒,只知道他們搶救的是一條條的生命。

這些戰士的惻隱之心,對其他人生命的愛護和那份執著,深深的打動了我。當時,即時連殘疾人士都決定為唐山人出一分力,他們互相為人設想,是難能可貴的。誠然,災難帶來傷痛,但經歷過七二八地震後,唐山洋溢了濃厚的人情味,亦都比任何人更懂得珍惜人情。

反觀香港,「香港人情比紙薄」這個說法過往一直存在,所謂「比紙薄」,並非解作無情,而是只有少許情。就以03生爆發非典型肺炎為例,香港人之間總有一點關懷,一點溫情,一點問候。又以04年南亞海嘯為例,香港人合共捐了6億2千萬元,巨大的捐款中帶著一點慰問,這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奈何香港人往往只懂在危難中才能見真性情。在日常生活中,各人總是不聞不問,或許唐山人無私的一份真情是香港人最需要學習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