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牆

我們的眼睛就是我們的監獄,而目光所及之處就是監獄的圍牆。

可能養尊處優的我們,會認為一個農夫來到城市不懂交通規則,但他不是蠢,他只是不太理解,甚麼叫交通規則;相反,一個城裡人到鄉下分不請麥子和稻子,但他也不是蠢,只是不太理解一些農耕知識,所以,其實我們的眼眸,看似能看破紅塵,實則都有著道無形的圍牆使我們無法看清世事,這也讓我們失去了一種求同存異的心。

城鄉的差異,人與人的差異,皆源自經驗和環境的不同。城裡人熟悉「紅燈停,綠燈走」,可在農村就未必能辨認出麥穗與稻穀,但這非智慧的高低,而是知識領域的不同。「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專長和不足,瞭解這一點,才能找準自己的特點,才能找到自己在世的位置,才能打破這「圍牆」。

除了認知帶來的「圍牆」外,還有「精神內耗」帶來的「圍牆」。「精神內耗」是內心的焦急、焦慮、煩躁、擔心所帶來的內部損耗。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學生身上,也是學生心中一大「圍牆」。我自己就有一段時間處於嚴重的精神內耗之中,我看到同學們紛紛曬出各種成績成果,反觀自己,卻在原地踏步。焦慮、恐懼、不甘的心情湧上心頭,於是拚命學習,拚命閱讀,可是,不但成績沒有多大進步,反而導致狀態特別差,身體逐漸扛不住,眼圈又黑又深,一蹶不振。明顯,我落入了內耗的死循還之中。但我想起羅翔的一句話:「躺平有時,積累有時,休息有時,工作有時。」人生就是這樣,累的時候睡一覺,該忙時就得忙,而且行動比空想重要,很多時候我們不能停留在想,而要去做。如果只是一味想,對精神的損耗就會很大。因此我們不妨放過自己,行動起來,這個行為或許是休息,或許是學習,但一定不要空想,否則便走進了「圍牆」之中,好比拿破崙說:「行動是一切的根本。」

目光短淺和精神內耗是我們這一生都要面對的「圍牆」,想要翻過它們,就要先學會放過自己,不要沉浸在知識帶來的優越感,不要沉浸在焦慮之中,方可跳出。

畢竟「世事總歸簪上雪,人生聊寄甕頭春」,在這匆忙繁雜的塵世生活,寧靜是最好的。


老師評語

立意深刻。下筆點題,以監獄為主題,分視野上的識見限制及心靈上的自設囚籠,勸戒人們要有求同存異的心,並學會放過自己,跳出圍牆。惟第二部分以自身為例與後文所述略有不符,收結亦建議可多扣緊圍牆的涵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