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禮貌

相信大家都聽過「禮多人不怪」、「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的語句。那禮貌的定義是甚麼?

禮貌,是指待人接物的良好態度,對別人的尊重和體諒。遇到別人時,點個頭,打個招呼,或者給別人一個笑容,已經是有禮貌的表現。這點不費吹灰之力的事,何樂而不為呢?

「禮」是指禮節;「貌」是指容貌,合起來便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態度。如果沒有禮貌,便沒有為人應有的處世態度。

現今的社會,很多年青人都不再承傳老一輩的「禮貌文化」,變得無禮,於是便經常有人際關係的磨擦和暴力發生。例如:一位乘客在巴士上不為意地撞跌了其他乘客的電話,引起被撞跌電話的乘客的責罵,但雙方都不肯道歉和就此罷休,便形成了雙方的磨擦和發生衝突,他們不正確處理事件的手法只會令自己顯得更沒有修養,欠缺尊重。反過來說,有修養和教養的人,便會懂得以禮待人,向對方道歉,對方亦會原諒自己。如果人懂得尊重懂得禮貌,會減少磨擦和暴力的發生,並以禮貌,尊重維持和諧的人際和社會關係。

要做到以禮貌去維繫良好的關係,那麼就應先從個人出發。做好自己的本分最能夠顯然個人修養。例如:在一些場合,不用父母的提醒就自動自覺的向親朋戚友打招呼。第二是家庭方面。父母把傳統應有禮儀教授給子女,盼望他們能令外人覺得自己的子女有家教,懂得分尊卑輕重,培養有禮貌的孩子。在社會,我們要懂得尊重,不論在任何朋友、學校、群體都要以禮待人,因為這代表自己有修養和家教。

有調查指出香港在禮貌排行榜內全球三十六個城市中排名第二十七位,比六年前再跌兩位。有分析指原因是香港的孩子被過度照顧,連在超市結帳都不會向收銀員說「謝謝」。加上市民生活急促緊張,也是變得越來越無禮貌和不願主動幫助別人的原因之一。

不過,我卻不認同這說法。市民的生活節奏加快,不等於能在禮貌上鬆懈。禮貌本來就是從小培養和教導,是後天的品格修養。如果因為壓力大和繁忙,那整個香港都會變得亂了。就算有多趕急,有多忙碌,都要在無意碰到對方之下道歉和原諒對方;在收銀員為你結帳後說聲「謝謝」;在開門的時候為尾隨者推門;在繁忙的街道為別人執拾掉在地上的文件。這些都是舉手之勞,不論多趕忙,其實也花不上多少時間,又為何以生活節奏急促為藉口呢?

緊記:無禮只會令人覺得沒有個人修養,沒有家庭修養,是不道德的行為。所以要彼此以禮相待,保持禮貌,才能令人更尊敬和受人愛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