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化專題報告──殯儀街文化之旅

此專題報告的考察地點是殯儀街,希望透過實地考察,搜集資料,再加分析,完成此報告,藉此提高大眾對殯儀的認識,並揭示殯儀街神秘和獨特之處,從中發掘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粹。

殯儀街簡介

殯儀街位於紅磡暢行道,附近一帶的店舖主要以提供殯儀服務為主,包括三間殯儀館、數十間棺材鋪、十多間花店和紙紮鋪,於是此處又被稱為「殯儀街」。殯儀街是一條寧靜樸素的小街,人流稀疏,樓宇不加雕飾,純樸自然,如同內城區,與毗鄰人來人往、車水馬龍的漆咸道北、機利士南路形成強烈的對比。

店舖的類型

一、殯儀館

在暢行道與安靜道交界,有三間殯儀館,包括永恆殯儀館、萬國殯儀館和世界殯儀館,在附近還有一個公眾殮房,方便儲存屍體。殯儀館內的裝潢簡單純樸,以淨色為主,常用黑色和白色,不會大紅大紫,五色繽紛,連靈堂也是如此。做法事時,靈堂五中間位置放置一幅死者的照片,照片下面有張桌子,桌布是純白色的,上面放著香爐和蠟燭,而靈堂的前方通常會有對聯大寫,以讚揚先人;又會擺放著許多花圈,以示敬意;另外,靈堂的兩旁有數十張椅子,中間是通道,方便客人上香拜祭,主持儀式的人會說:「有客到,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家屬謝禮。」除此之外,靈堂兩旁各有一間小房,一間是讓家屬瞻仰遺容之用,另一間則是方便親屬燒元寶;加上,法師會高聲吶喊,打鑼打鼓的進行法事。上述情況屬於佛教、道教的傳統做法。

二、紙紮店

在暢行道有各種各樣的紙紮店,售賣的皆是同質物品,只是店舖的裝潢、商品的擺放有所分別。由於鋪內面積有限,門口常會放置一、兩個架子,存放著紙紮品,供顧客選購;而大型的紙紮品,如大屋、豪華房車等也是放在門口或用繩子吊在半空;店內的貸架也是陳列著五花八門的紙紮品,顏色鮮艷,品種繁多:有先進的液晶體電視,有美味的麥當勞,有耀眼的金銀珠寶,連意想不到的香煙、輪椅、爐具亦樣樣俱全,無奇不有;部分紙紮品是在大陸使用機器大量製造,然後運到香港出售;相反,有些店舖則聘請勞工在店內手製,當然售價也較機製貴。在店內的工人數目,屈指一算,多則三人,少則只有老闆一人,勞工成本蠻低。

在拜祭先人時,必備紙紮品,以表示對先人的敬意及孝心,可見紙紮是中國傳統文化遺留下來的寶貴資產。

三、棺材鋪

在暢行道最多的便是棺材鋪,主要分為兩類:一是傳統古舊的棺材鋪,一進大門便見棺材放滿整間鋪子,地方狹窄,沒有空調,只有風扇;第二類是風格新潮,打破傳統,地方寬敞,不但有空調系統,店內還劃分為辦公室,接待處,有沙發供客人就坐。加上棺材放在店內一角,骨灰龕被放進一個透明玻璃櫃內,有水晶燈照耀著,閃閃生輝。裝潢新潮,具時代感。大多棺材鋪只是銷售商,非承造商。有廠商負責做棺木,棺木種類大多來自印尼、馬來西亞的栢香和楠木,而棺材尺寸亦有差異,由一呎三至一呎六時半,可因應個人需要而度身訂造。在鋪內所見的棺木有傳統啡色、巧克力色和黑色,棺木上有金色的裝飾物,不過須在儀式後、火化前除下,因在燃燒過程中會釋放二噁英,污染環境。在修飾棺木的同時,也注意到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可見棺木在不同時代不斷變遷。

總結

殯儀街是一個神秘的地方,平時人們甚少前往,但藉此報告可令大眾深入認識殯儀街的店舖類型,從中發掘其獨特之處──一切有關殯儀所需的物質皆可找到,形成一條有名的「棺材街」。又可體現中國傳統習俗文化,增強國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