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是為了什麼?

晶文薈萃 十優文章

讀書,即是閱讀書籍。古人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古人讀書,有著為考取功名,得到財富和美女的目標。至今,讀書也是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份。那麼,我們又是為了什麼而讀書呢?為了學知識,抑或是為了學做人?

隨著現今社會科技發達,互聯網的普及和全球一體化,我們踏入了訊息氾濫、信息爆炸的年代。生存在這「知識型社會」,許多人認為讀書固然是為了求知識而非為了學做人。但宏觀今日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想得到知識已不費吹灰之力,當知識不再是千金難求、價值連城時,難道讀書還只為求知識嗎?當然不!我們讀書,有更遠大的志向——為了學做人。

父母、老師等長輩都希望每個孩子讀好書,長大成為有學識的人。但他們心裏明白,不是人人都能如此,心底最著緊的,就是期望孩子們就算沒文化沒知識,也能做個有道德情操的人,不誤入歧途,腳踏實地地做人,平安度過一生。長輩對年輕一輩最起碼的要求,正正說明了做人比得到知識更為可貴的事實。

人可以通過讀書獲得無盡知識,但文人無品則為禍更甚。試看看利用網絡犯罪的人,不都是擁有頂尖電腦知識的人嗎?製造毒品、毒奶粉等的人,不都是有淵博化學知識的人嗎?那些為金錢漠視病人性命的醫生不都是有專業醫科學識的人嗎?人類讀書,是為了學習及利用知識去造福世人,而不曉道德,不正當使用學識只會適得其反,帶來無窮後患。現今利用知識來犯罪,做違反道德情操的人和事多不勝數,試問即使這批行家通過讀書吸收了知識的養分,但他們缺德無良,做危害他人的事,為禍人間,那麼讀書就算令他們才華洋溢又怎樣?人要善用其知識及智慧才可貢獻社會,而這必須建基於人的道德情操。因此說,讀書是為了學做人——做道高德重的人。

透過讀書學做人,也能使生活充滿色彩。由生至死,我們的生活每天都面臨著大大小小的挑戰和難題。在群體的社會裏,我們也需與人交際相處。常說要懂得做人,其實是說要知道該如何待人處事,而此亦是我們每個人一生都在領悟和學習的事。

擁有做人處事的技巧和智慧有助我們在人生的道路上朝著陽光勇往直前。很可惜,現在大部份家庭只有一兩個孩子,很多家長過分寵溺孩子,「造就」了一批批「溫室花朵」。時下不少青少年讀過很多書,卻沒有為人處事的學問。他們有的自以為有學識就自視过高,不願吃半點苦頭,因而難以找到工作;有的恃著自己讀書多,就目中無人,因而口舌招尤;有的雖然學富五車,但經不起半點挫折,承受不起半點打擊,遇到小小的挫折或磨難就想不開而尋死。近年香港的自殺率持續上升,當中更包括不少大學生,這都反映出人有知識但不通做人處事的弊病。讀書得了很多知識,卻讓自己在不快、困境、壓力中掙扎,最後更自己選擇結束寶貴性命,這樣讀書求到更多知識但不懂做人有用嗎?

張維屏說:「讀書何所求?將以通事理。」細閱中外名著,如《紅樓夢》、《三國演義》、《愛的教育》等書,他們並不像百科全書般蘊含很多知識,你卻能從書中領悟到不同的待人接物之道,通達人情世故和道理。學好做人處事,人才能以樂觀的心態面對世事,和身邊人和諧共處,並提升抗逆力去化解苦楚窘境,綻放出屬於自己的絢麗的生命之花。否則,徒有知識而不會做人,這樣的人生也是枉然。

再者,除了學習各種知識,讀書的更高層次是能訓練我們對事物有獨立、多角度的思考和批判性的思維,讓我們在這一個訊息紛陳、資訊繁多的社會辨別是非黑白,這也是現今地球村村民學做人的一種準則。

在現今歪風盛行,問題多多的時代,我們更應該通過讀書學好做人而非只求知識,力求做一個如蓮花般出淤泥而不染的君子。


林翼勳博士評語

斯文論強調讀書乃為學做人,即以修德為主。且以現今挾專業知識以作姦犯科者為例,只有建基於道德,善用知識才能造福人群。結語,勉人作生淤泥而不染之蓮花。堪稱意味深長矣。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7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