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別人
- 作者: 許銘俊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25-3
- 學校: 馬鞍山崇真中學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可是人們又是否能按這句話行事呢?人生總有林林總總的分岔路,需要作出不同的抉擇,人面對分岔路口時會猶豫躊躇。或許有些人奉行「推己及人」,會毅然選擇多數人的利益,可是更多人只顧自身獲益。正正因為社會中存在着那些自私、不擇手段的人,才招致現時彼此提防的局面。
「想想別人」這四個字真的只是為別人設想嗎?毫無疑問,為別人設想固然是好,但更重要的是付諸行動。倘若人們只是把「想想別人」掛在嘴邊,而不作出實際行動的話,這無疑是沒有意義的。但這句話正正教導我們無論在任何情景下也要顧及別人。
在任何一場戰事當中,必然會有兩個派系:主戰派及主和派,前者主張以武力取勝,後者主張和平共處。然而,二者永遠皆是對立的。為什麼?因為他們沒有透過對方的角度思考問題。首當其衝的當然是二戰時期主張納粹主義的領袖——希特拉。他主張雅利安血統理應是世上最尊貴的,並為之而侵略其他國家,可是他在侵略其他國家的時候,又是否想過那些不願再起戰事的人呢?不論是德國又或是其他國家,總會有那些不願生靈塗炭的人。 可是正如上述所說,大多數人只會顧及自己利益,而忘記其他人的想法。正如近日俄烏戰爭中,有一幕令人印象深刻。一名兒子在殘酷的戰爭面前,只可以含淚將父親送上戰場,或許這一幕幕的場景在世界上不知名的地方正在發生,發起這一場場戰爭的人又有否為國民設想呢?多不勝數的家庭因戰爭而支離破碎,倘若各國的領導在作出抉擇前,能先想想自己的決定會為其他人帶來什麼影響,相信社會將會變得更加和諧,骨肉也不用離散了。
其次,想想別人亦是一種教導人們珍惜的表現。長輩總會教導我們「粒粒皆辛苦」的道理 ,在現今富裕社會當中也不可忘記那些正在抵受飢餓,沒有糧食的人。我們即便生活在現今和平的社會中,也不要忘記和平背後的辛酸,先輩曾流過的血和淚,並從中學會珍惜。除糧食以外,更重要的是教你珍惜現今所擁有的事物。以尾生為例,他與女子以書信相約於橋下相見,可是尾生卻遲遲等不到女子的到來,儘管河水暴漲,也毅然抱柱苦等。或許旁人會稱讚尾生的誠信,但更多的人會批判他的不孝,正所謂「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他又何曾珍惜自己的性命,為他的父母著想呢?你所珍惜的事未必是他人所珍視,但與此同時,你不珍視的或許是別人求之不得,視之若珍寶的,或許當尾生看到他父母俯在棺材上痛哭的那一刻,他才會幡然醒悟,後悔不已吧﹗
可是,人生又不是一場遊戲,哪會有重來的機會?故此我們可以做的唯有是做事前想想他人,三思而後行,確保自己的所作所為沒有影響到他人。倘若事情經已發生,你可以做的只有反思並改過。正所謂,君子過則勿憚改,正如 「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他為美國研發了第一顆影響世界局勢的原子彈,並投放於日本長崎和廣島以迫日本天皇投降,然而奧本海默看到原子彈的威力,所造成的傷亡之時,也震撼不已,並因而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知道無法挽救自己所造成的傷亡,只可決意不再為美國製造原子彈,以免再令生靈塗炭。及後儘管他多次被美國政府威脅取消其安全保障,也堅持為多數人的安危著想。難道奧本海默不值得我們稱其為君子嗎?
回歸文首,人生總會有各式各樣的分岔路,要作出不同的選擇,沒有人能作出完美、滿足所有人的選擇,倘若想要無愧無悔,唯一可以做的只有三思而後行,想想別人,想想自己的所作所為會為其他人帶來怎樣的影響。倘若對作出的選擇後悔,更要勇於承認並改過,從今開始為他人著想。身處高位,理應為其下屬著想,居於低位,也理應為其同僚著想。只要各人皆顧及他人的想法,勿如曹操般信守「寧叫我負天下人,莫叫天下人負我」的信念,從今開始摒棄自私自利的陋習,擁抱「仁」心, 作出合乎道義的事,並在實行前思考其他人的得益,這樣便能達至和睦友愛的社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