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立於危牆之下

古人說:「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也有人說:「君子不立於危牆之下」,我實難認同。我認為人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的勇氣。

首先,以自己為例,在中文寫作考試中,乙部將會給三道題目,學生們需要選擇其中一題作答,看着兩道記敘文和一道議論文,我陷入了思考,腦海裏浮現老師上堂對我們說過的話,記敘文一定比議論文易寫。我一年會寫很多記敘、描寫、抒情的作文,而議論文則一年也寫不上幾次,僅有鮮少作議論文的經驗。你們去一定會好奇,考試不是應該選擇自己擅長的題材嗎?為甚麽選擇寫自己不熟悉的議論文呢?兩種文體就像兩條不同的路擺在我的面前。兩篇記敘文像佈滿鮮花青菜的康莊大道;而那道議論文則像面靠著一道搖搖欲墜的「危檣」的阡陌。走大道我必定能穩定發揮,拿到一個合格的成績。但多次練習下來,我發現自己寫記敘文的致命傷———不擅長扣題,難以獲得高分。若是選擇「阡陌」則有可能取得更高的分數,因為我擅長辯論、邏輯思辨也尚可,加上對於議論文基本的框架也有了解,所以選擇冒險一試。當然我亦可能被這搖搖欲墜的「危檣」給砸扁,不過,挑戰才意味轉機和改變。如果只是安於現狀,一味地待在自己的舒適區,那在這日新月異的時代下是很難得到發展的。當然,我也可能會面臨失敗,不過失敗的何嘗不是一種通往成功的經驗呢?

其次,世界上努力的人有那麼多,真正成功的人卻寥寥無幾,有人說,「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有機會。事實上,真正努力過的人都知道,機會往往只會出現在其中那麼一兩個瞬間。就如同近年來的美國大選,它不僅是總統候選人的較量,也是商人之間的比拼。其中就有現在首富馬斯克,他為了鞏固商業的地位,他選擇公開支持特朗普,這也是一次冒險,如果特朗普落選,那麼馬斯克也會被民主黨政府排擠甚至入獄,他可能被競爭對手超過。不過,特朗普最終仍得了選舉,馬斯克也達到了投資帶來的勝利。因此,他勇敢的危牆下走過,抓住了機會,鞏固了自己的地位。

再者,從國家層面來說,就不得不提一個國家——德國一戰後的德國因為賠款太多,無力承擔,從而民不聊生、人民困苦,直到希特勒的上台,希特勒認為,英法兩國亦在大戰後受重創不願再發起戰爭。於是豪賭國運,廢除不平等條約,拒絕賠款,貸款大力發展國內經濟,使德國在短短幾年間,便成為了歐陸強國。

然而,過分立於危牆之下亦是不可取的。希特勒為了滿足擴張的野心,亦為解決德國債台高築的問題,發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最終被協約國打敗,德國再次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綜上所述,我認為「君子當立於危檣之下」,因為機會只會出現在那麼幾個瞬間,那麼就要有勇氣去冒險,才能取得成功。當然過份的盲目冒險、追求刺激也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