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知識份子
- 作者: 張淑茵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10-12
- 學校: 北角協同中學
很多人認為,文化大革命(1966──1976)是近代中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事件之一。無可否認,文革使當時數以億計的人捲入其中。即使這件事已過去多年,但它仍影響著中國人。如今,很多人都譴責這場「沒文化」的文化大革命為大浩劫。因為它帶給國家和人民的是沉重的災難。
文化大革命本是一場實行無產階級的運動,因而令知識份子受到批鬥、打壓。當時,連被譽為「萬世師表」的孔子也被批鬥。在現今標榜「知識就是力量」的社會,知識份子都受到尊重。我想,當時的學生定會慨嘆自己生不逢時。
文革時,老師成為第一批被批鬥的犧牲品。當時,「資產階級權威」成為批判對象,很多老師都被冠上「資產階級權威」的「帽子」而成為階下囚。老師平白被冠上此名號已很無辜,但更可憐的是學生,他們年紀少,不懂分辨是非,往往把怨氣發洩在老師身上,以老師作為攻擊對象。那些被「莫須有」攻擊的老師,遭受橫逆對待,更是無力反抗。更甚的是,連站在同一崗位上的其他老師,也袖手旁觀,後期更互揭瘡疤,把對方過去所犯的「錯誤」全都揪出來。可以說,這一場喪失理性的混戰,使社會雞犬不寧。
學生們也不好受,就算他們沒被打壓,也受歧視。特別是那些出身不好的,如農工子女,他們不但被歧視,亦因為教育改革而令他們的學習機會大大減少。在1964──66年間,毛澤東對教育制度進行徹底改革。當時的高中入學考試被取消,新的入學準則是以家庭的階級背景和政治表現來決定,這無疑是剝奪出身不好的學生的學習機會,他們連接受基本正規教育的機會也沒有。因此,工農的子女也只能永遠是工農,根本沒有翻身機會,令貧富不均的問題更嚴重。
那些出身好的學生,能以優厚條件接受正規教育,再升讀大學,但後來也殊途同歸。文革時,學生基本上沒學到什麼知識,中學、大學搞的只是「停課鬧革命」。1968年,「上山下鄉」政策使全國知識青年都到農村去接受再教育。當時連十四、五歲剛初中畢業的學生也被逼到農村自食其力,苦不堪言。這個計劃持續了十年,最後在知識青年的集體抗爭中劃上了句號。知識青年學到的知識原來都用在「上山下鄉」接受貧下中農的再教育中。換言之,在那個令痛心疾首的年代,能否接受正規教育也沒什麼所謂吧!
總括而言,文化大革命折騰了人民十年。老師、學生均受打擊,學校停課,為的是搞革命,一切並無文化可言。如果當時的學生有淵博學識,那已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