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與貧窮
- 作者: 梁嘉歡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10-1
- 學校: 北角協同中學
今日城市全球化的發展如火如荼,已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化下,國際社會的聯繫更加緊密,拉近了國與國、群體與群體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自由貿易就是全球化最大的催化劑。自由貿易成功落實,取消了所有的貿易障礙,讓名國貨物自由往來,帶動各國的經濟活動,讓更多人受惠。
在全球化下,我們不論在甚麼地方都能買到同一款式、同一品牌的衣服。我們只需一個電話、一個電郵,就可以與遠在地球另一邊的人聯絡、溝通。全球化為人們帶來更舒適、更方便的生活,讓人們得以一嘗「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滋味。然而,全球化為各國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亦帶來了艱巨的挑戰──貧富懸殊!
傳統經濟活動都是以國家為單位來進行。企業一般都是在本地籌集資金,聘用本地的勞工從事生產,並以本土市場為主要銷售現象。但在全球化下,這個傳統的界限被打破了。
現時企業會因應不同地方的成本與人力資源去分配不同的工序。在全球化下,企業大多傾向把生產的地方設置在一些成本較低、有大量低價勞工的發展中國家,如香港的企業把工廠設置在中國內地。這種做法雖然可為企業、國家帶來可觀的收益,卻令大量本地勞力滯留,面臨結構性失業。
近年,香港的工商業發展和上佳的地理優勢,使香港成為世界知名的國際金融中心,同時亦是世界通往中國內地的窗口城市。隨著中國改革開放,香港與中國內地逐漸形成一種「前鋪後廠」的模式,使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更加堅固。然而,香港扮演著的是「前鋪」的角色,需要的是一些有技能、有學識的專業勞動力,而一些低技術、低學歷的中年勞工唯有面臨結構性失業。這些勞工的議價能力極低,令他們經常在「失業、就業/半就業、再失業」的循環中浮沉。即使他們找到工作,收入亦不會太高,以致未能享受香港經濟復蘇的成果。
全球化為不同的國家、不同的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同時也帶來了沉重的社會問題。我們在享受全球化的經濟成果之際,亦應關顧那些生活在貧窮線下的勞工,讓所有人都得以享受經濟成果,真正達至全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