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根」.承傳
- 作者: 陳詠詩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19-3-1
- 學校: 保祿六世書院
夜幕降臨,我獨自一人走在街道上,街道上空無一人,只有昏黃的霓虹燈與我隨行。冰冷刺骨的寒風不時向我襲來,我打了幾個顫抖,趕緊疾步前往商店買對聯。
因為城市規劃及環境保育,人們已經不能再隨意的放鞭炮了。以往的新年總是夾雜著家人們的歡歌笑語和鞭炮的噼里啪啦聲,喧鬧極了。然而如今家人們因事務繁忙早就難以歡聚一堂,共享天倫之樂。每年逢時過節,也只有外婆才會固執地叫我們回來。這次,我拗不過外婆,這才心不甘情不願地離開暖烘烘的被窩,下樓買對聯。
「呼……呼……」
我邊走邊想,「鄰居們都不再貼對聯,做年糕了,為什麼外婆還堅持己見呢?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既浪費時間又浪費精力,又有什麼意義呢?」我不禁暗自嘀咕著對外婆的埋怨。冷風颼颼,我掖高了衣領,跨步向前一路小跑,不久便聽到慶賀新年的歌曲,「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賀大家新年好……」。
原來是商店在播歌,我透過玻璃窗看見裡面燈光燦爛,以為商店會人潮湧湧,於是我毫不猶豫地踏步進入商店,沒想到平日熙熙攘攘的商店變得冷清下來,我瞟了瞟四周,竟發現店主在百無聊賴地看春晚,我對此嗤之以鼻,在我看來看春晚這個習慣已經成為過去,不再是個潮流時尚的做法,因此迅速買完對聯後匆匆離開,並沒有與店主多加閒聊。
一打開家門,映入眼簾的便是身穿旗袍的外婆,白髮蒼蒼的她將頭髮一絲不苟地束在腦後,經過熨燙後的旗袍在燈光的映射下閃閃發光,十分有光澤。
「外婆,您為什麼又穿旗袍?」我有些憤慨,「難道您還想被左鄰右舍當笑話看嗎?」
外婆回首對我莞爾一笑,質地輕柔的旗袍與搭理妥帖的髮型將外婆襯托得極為優雅,「你年紀尚輕,還不懂,把對聯放在那兒吧!」
我氣鼓囊囊地把對聯拋在門後,然後把門一甩轉身便回了房間。不懂什麼?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若外婆又身穿旗袍外出,準被外人說閒話,當成異類。我不想外婆被人說得如此不堪,可是即便我百般阻擾,外婆仍堅持不捨。
我對此既無奈又不解。直到後來,歷經幾番波折後,方才悟得到外婆的話語,可惜已經太遲了。
沙漏的流沙流得太快,恍惚間我已亭亭玉立,豈料外婆卻永遠定格在流沙流動的那一瞬間。
煙花爆竹盛開在濃墨般的黑夜裡,撕裂出一道喧囂的口子。儘管寒風凜冽,街道上卻仍然車水馬龍,摩肩擦踵,暖黃色的街燈映著人們的歡聲笑語,又是一年春節。而我卻悵然地向前走去,絲毫不覺春節的喜悅氣氛。
「新年好啊!新年好啊!祝賀大家新年好……」
熟悉的聲音隨著風聲捲入我的耳蝸中,原來不知不覺中竟來到了當年買對聯的那間商店,商店外的墻壁一如往常鏽跡斑斑,有一束光透過玻璃窗映射在我的身上,我在門口徘徊猶豫了一會兒,最終還是邁步踏進去了。這次,再也沒有人要求我買對聯了,可是我卻自己主動買了。
從那一刻起,我似乎明白了外婆的苦衷。年紀老邁的她不比朝氣活潑的我,有著無窮的衝勁。但她能堅持自己的想法,保持初心,恆久不變。作為一個老人家,她想要的不過是家人團聚和睦,兒孫承歡膝下,因為她堅持要大家回來聚餐,除了促進彼此的感情外,還令自己多年空寂的心添上一份慰藉。
作為一位中國人,她所堅守的是中華民族的文化,守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根」。因此,她不理會旁人說三道四的難聽話語、奇異閃躲的眼光,不時身著旗袍慢悠悠地在街上遊逛,走過時光荏苒,經歷歲月流轉,留下自己那份對國家的一片赤誠。
然而,年幼無知的我卻因外界影響而忽視了自己國家的文化,旁人說不好的便是不好的,人云亦云。我想外婆說的不懂便是指這個吧!隨著時代的變遷,許多中國的傳統早已日漸式微,如禮儀、節日、習俗等等已經漸漸被人遺忘。可依然有一群人在默默堅持著這些屬於我國的傳統文化,直到沉眠的那一刻。
這條路不好走,這條道路上佈滿了荊棘,令人望而生畏。可是外婆卻堅持了下來,令我對傳統文化的認知產生了巨大的衝擊:我一直以為傳統文化與我格外遙遠,它的存在對我來說實在是無關痛癢;然而外婆用她的做法告訴我,傳統文化與我息息相關,身為一個中國人,我要懂得它的「根」。
參天大樹之所以高聳入雲是因為它在層層覆蓋的泥土中有著不可動搖的根基,它的根抓緊了每一吋土地,根深蒂固。傳統文化的「根」亦是相同道理,傳統文化看似簡單,實際上這份文化卻是由時代的沉澱而薈聚而成的傳統。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是這份文化的「根」,有責任要好好承傳中國的傳統文化,好讓它能流傳開去。
林翼勳博士評語
藉憶念外婆以抒發對傳統文化之重視與責任。其行文具見吞吐不盡之情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