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時代與個人存在
- 作者: 曾憲子
- 寫作年級: F4
- 寫作日期: 2020
- 學校: 天水圍官立中學
隨著資訊科技發展得日趨成熟、完善,以及智能手機的迅速普及化、全球化,兩者相輔相乘,引領著21世紀的地球村民全面進入資訊大爆炸的新航海時代。
當你打開智能手機或個人電腦,在瀏覽器中的搜尋工具列上輸入任何文字,不消一秒,便顯示出成千上萬的搜尋結果,除了文字描述,更有圖片及影片提供。不知不覺間,我們都被汗牛充棟、車載斗量的資訊之海淹沒了。俗語常言:「有圖有真相」或「眼見為實」,是否已經不合時宜呢?當海量的資訊之中夾雜良莠不齊、魚目混珠、妖言惑眾的假資訊或壞資訊。究竟我們如何能確保或判斷所獲取資訊的真實性與正確性呢?
以紙張記錄文字,是古代最常見的一種記錄資訊的方法,不過古語亦有云「盡信書不如無書」。雖然現代的資訊科技發達,增強了媒體的傳播能力及滲透力,讓人類能夠跨越時代及無遠弗屆地接收來自世界各地的新舊資訊。另一方面,當中夾雜的垃圾資訊和假資訊,同樣地唾手可得。所以作為現代的知識份子,獨立思考是不可或缺的防火牆。萬一心智未成熟的小朋友或思想單純的市民,在瀏覽過程中囫圇吞棗,被偏頗、虛假、錯誤的大量資訊所誤導或操控其思想,即俗稱「洗腦」,那麼他們輕則誤入歧途,重則引致社會大亂。
謠言是網絡上十分盛行的其中一種欺凌手段。無知者或有心人,他們透過以訛傳訛的方式,利用網絡上的言論自由散播仇恨或毀謗誣衊。雖然眾人皆知「謠言止於智者」,可是若謠言背後有強力推手或龐大的組識陣容所推波助瀾,例如邪惡宗教、大財團或國家級的網絡大軍。那麼作為單一個體的每個人要遏止謠言的散播,其難度猶如以卵擊石了。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又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至少,我們起碼可以由自己做起,由這刻開始,不要相信任何未經證實的謠言或假新聞,更不要急著把它們分享或傳播出去。
2011年3月中國網民誤信「食鹽抗輻射」,掀起食鹽搶購潮;同年7月亞洲電視誤報「江澤民死訊」,其後該電視台向公眾道歉。既可悲又可笑的是,自2019年5月「反修例運動」開始,網絡各大論壇及社交平台熱議及轉載的「無名浮屍或死屍案」、「政見不合可以私了」、「出動解放軍鎮壓論」和「鼓吹暴力手段違法達義」等政治性的帖文,嚴重影響香港社會安寧、破壞法治,全港市民人心惶惶。操控媒體的人,固然其心可誅;盲信誤信謠言乃至煽動暴亂的人,更屬幫兇!
孟子曰:「人之所以異於禽獸者,幾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舜明於庶物,察於人倫,由仁義行,非行仁義也。」人類貴為萬物之靈,除了擁有相比起其他禽獸的高度智慧之外。中國古代聖哲更認為,因為我們人類擁有「仁義」諸如此類的道德標準,所以才真正地有別於禽獸啊!世風日下,我們眼看如住在同一屋簷下的香港市民,每天散播或被謠言操控的他們互相辱罵、仇恨,繼而動武,甚至弄出人命。嗚呼哀哉!我偶爾想回到從前,沒有智能手機,沒有網絡,資訊科技尚未發達的年代單純地生活……
林翼勳博士評語
說傳播之利弊,痛心於謠言、誤信之混亂,可謂有感而發,非無病呻吟之文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