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中國文字故事

中國文字,又命名為「漢字」,屈指一算,它離現在已經有遠遠六千多年的歷史,究竟未發明文字前,人們是怎樣溝通、記事呢?究竟是誰發明文字?是甚麼啟發他呢?讓我們來尋根究底吧!

在公元前六千多年——舊石器時代,聰明的祖先想到用圖案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又想到用結繩來記事,例如:用綠色繩打一個平結代表一斤菜;紅色繩打兩個雙半結代表兩斤豬肉,如此類推,不同事物用的顏色、繩的粗幼度、結的打法來代表各種物件。這些都是未有文字前的記事方法。

初時,人們都認為結繩和畫圖記事很方便,決定將這兩個方法流傳世代。但是,日子漸漸過去,他們所需要記錄下來的事情實在太多,用圖畫和結繩不能把信息完全帶出,而且用來畫圖的地方不夠,又分不清圖畫是說明哪件事,甚至連朝庭奏摺也因表達不夠清晰,所以令一宗生意失敗。於是,當時的皇上下令大臣倉頡想辦法解決這件事情。

在多個傳說中,其中一個說法是:倉頡上山狩獵,地上佈滿大雪,他從遠處看到幾隻公雞和幾隻鹿,當他跑過去想捉牠們時,動物消失得無影無蹤。他正想走的時候,發現地上留下兩種動物的腳印,於是靈機一觸,「將雞的腳印畫下,代表雞;將鹿的腳印畫下,則代表鹿。」如此類推,「牛」字不需再把整隻牛畫下,「龍」字再不用繪畫一條龍出來。這樣,用物件的特點來示意。當然,這些只不過是個傳說,畢竟歷史距離現在已億萬斯年,到底真相如何,現在也沒有人知道。

隨後慢慢出現「六書」,所謂六書是指象形字、指示字、會意字、形聲字、轉注字和假借字。當中最常見的莫於象形,形聲字。剛才所說的則是第中國第一文字——象形文字,現在讓我來介紹一下「形聲字」吧!

「形聲字」,顧名思義,形聲字是由形旁和聲旁形成。形旁是指部首,聲旁則指讀音相同或相近的字。而形聲字的意思是取向形旁的意義類別,例如:鯉魚的鯉是由魚字旁組成,所以「鯉」是指魚的種類名稱,鮭魚的鮭也一樣。還有「鷺」字,鷺的形旁是鳥,聲旁是路,所以鷺是鳥類名稱。

經過世世代代的轉變,漢字變化成我們現時書寫的字體——楷書。當中為求清晰表達意思,我們的日常用語——口語也漸漸出現代表文字,或許未來的文字會再改變,不過我們會把文字的歷史銘記於心,流傳世代,大家不妨再深入探究一下文字的奧秘!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5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