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存感恩
- 作者: 李樂斌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17-12
- 學校: 葵涌循道中學
健康可分為生理上和靈魂上,生理上的健康只需均衡飲食、多做運動便可達到;心理上的健康卻要時刻保持心境開朗才可做到。心理上的健康康比生理上更得來不易。而要保持心境開朗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常存感恩的心,就如哲學家尼采所說:「感恩即是靈魂上的健康。」
如果一個人經常計較個人的得失,沒有感恩的心,會令自己心情低落,故不會在靈魂上得到健康。一位剛創立公司的年輕人,由於想向別人證明自己能力,創造更好的業績,便開始對自己的支出和收益斤斤計較。時刻想著怎樣方可賺到更多金錢、怎樣方才得到別人的肯定,令他太注重個人的利益得失,對所有事物都斤斤計較,失去感恩的心。容易因一些瑣碎事而感到焦慮,心情低落,在心理上得不到健康。
相反,若一個人常存感恩的心,看淡個人的得失,便可在靈魂上得到健康。就如在香港開茶餐廳的「明哥」一樣,看淡個人得失,把餐廳的飯盒送到露宿者的手中,讓他們得到一頓溫飽。即使這些露宿者不會給予他任何實際的回報,明哥仍堅持每日派飯,且風雨不改。他曾說:「幫助別人是一種福氣,而自己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更是上天的恩賜。」正因抱有這顆感恩的心,使他每次幫助別人都認為是一種恩賜,不計較個人得失,使他在心理上得到滿足,靈魂上得到健康。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要感謝自己已有的事物,因為並不是所有事物都是必然的,只要心存感恩,心靈就會健康。就正如中文大學沈校長所提出的「半杯水」故事。如果給你半杯水,你會為只有半杯水而感到不滿,還是為還有半杯水而知足?如果我們一直向別人攀比,只會不斷為自己的不足而感到不滿、抑鬱。但相反若我們得到半杯水後,會為此而感到知足、感恩,心靈也會健康,因為我們所擁有的一切都不是必然的。在非洲,大部分的國民都在飲用不潔淨的水,所以下次我們喝水時,更要感謝自己擁有的潔淨食水,而不是埋怨為何只有半杯水,做到知足常樂,心靈也會更健康。
常存感恩的心態,是靈魂健康的必要元素。我們經常抱怨為何自己總是跑得比人慢,在運動比賽中也總是技不如人,心懷不滿。但一副健全的身體對所有殘疾人士來說都已經是上天的恩賜。所以在我們下次抱怨時,不妨想想可以用自己雙腿來走路、用健全的四肢來運動已經是一種幸運,學會向自己所擁有的感恩,少一點的攀比和埋怨,會令自己更快樂。
只要我在任何情況都保持感恩,便可令靈魂健康。美國前總統羅斯福家中曾遭受盗竊,大部分人都會認為這是一件不幸的事,開始埋怨保安的過失。但羅斯福卻認為這是一件幸福的事。心存感恩的他認為小偷只是偷了他的一部分財產而不是全部。其二,小偷只是偷了家中的財物,並沒有傷及家人的生命。其三,自己還有價值讓小偷來盗竊。對比別人的埋怨、不甘,作為當事人的羅斯福反而心存感恩,把遭受盗竊看成一件幸運的事。也正因他的感恩,令他知足常樂,保持愉快的心境,讓靈魂健康。
要保持心情愉快,常存感恩之心,而不受外圍環影響,令自己靈魂健康。雖然看似簡單,但真正做到的人又有幾個呢……
林翼勳博士評語
起首將健康分為生理、心理兩類,然後析述如何達致真正健康的理由,更多舉實例以證,使人易於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