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人生
- 作者: 劉沛榆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21-9-1
- 學校: 五旬節聖潔會永光書院
健康對於人們來說是指一種身體上、精神上和社會適應上的完好狀態,即是指在生理、心理和面對社會挑戰時的適應能力。有人認為三者都是獨立的個體互不相干,但經歷了那段日子後,我發現三者其實是一體的,不可分割。
在疫情之下,終日只能留在家中,拉下窗簾的房間不見天日,因此我漸漸變得沒有時間觀念,每天早上應該是令人愉悅的鳥鳴聲,卻成為了阻礙失眠的我入睡,令人煩躁的噪音。每一日都在專心上網課和偷懶睡眠這兩者之間掙扎,網課中沒有了往日同學們互相嬉戲的歡聲笑語,也沒有了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真實。面對著屏幕,冰冷又生硬的文字,朋友之間無聊又互相敷衍的對話,無一是不令人覺得沉悶的,整個人亦變得無心向學。在新冠肺炎的瘋襲下,確診個案不斷上升,雖然這段時間保持身體上的健康,不受病毒入侵的確是一切的大前題,但是心理上的健康就不重要了嗎?
為了不給社會、醫護添麻煩,也是為了自己的健康著想,足不出戶是最好的選擇。面對家中的四面牆,壓迫感由然而生,在家中就猶如困在一個沒有鎖的籠子裏,門外處處都怖滿陷阱。迫不得已留在家中的日子愈來愈長,與家人的爭執、矛盾亦變得比以前多,不了解成為了每天吵架的原因。天天在家中面對這些夾雜著絕望的爭吵,心情慢慢地崩潰起來,情緒變得不穩定,大喜大悲,在這樣的情況下我還算得上是健康嗎?
在面對疫情—這個社會挑戰時,我很明顯是不適應的。不喜歡用社交軟件聊天的我,在圈子裏顯得格格不入,份外生疏,漸漸做沒有了共同的話題,價值觀亦有了變化。於是我便疏遠了這個圈子,就像這個圈子疏遠我一樣,跳出了這個對自己心理不健康的小眾,跳進自己一個人的世界。
閑在家中沒有事做便開始胡思亂想,想法像屋外一時天晴一時下雨的天氣。消極時,會想疫情擴散源於人的自私,「邊爐群組」、「跳舞群組」這些人都冒著自己、家人、社會的健康滿足自己慾望,他們健康嗎?這些自私虧欠了我,虧欠了我們,欠我們一個完好的青春,欠我們一個完整的家庭,欠我們一個正常的世界。但仔細一想,我亦應該感恩自己沒有因為他們而染病,感恩一眾在前線工作的醫護人員,對那些無辜逝去的人感到可惜,所以我應該要活在當下,珍惜與家人相處的時間,修補關係。就這樣在獨處中找到意義的我,煩惱也在清晨的第一縷陽光映照在酣睡中的我的臉上時消失殆盡。
另外,健康與生病亦不是絕對的對立面。就像在疫情期間老師向我們介紹的力克.胡哲先生,他雖然天生殘疾沒有四肢,但是他仍然保持著健康的心理樂觀地面對,他說:「人生最可悲並非失去四肢,而是沒有生存希望及目標!」所以說我們也應該學習他,用健康的心理態度去面對社會帶來的挑戰,從而令身體也健康起來。因為人若長時間都處於抑鬱的狀態會影響身體的分泌,令抵抗力下降,疾病便會乘虛而入,所以「真正改變命運的,並不是我們的機遇,而是我們的態度」
疫情下萬物蕭條,生產停頓,商業萎縮,許多人失去了支撐著生活的工作,失去了身邊親愛的人,「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人終究還是要面對死亡這個殘酷無情的現實,時間這個巨輪終究不會為誰而停下來,人歌人哭亦只有長江的水是不斷長流的。前路難行,我們各人都應該守好自己的崗位,無論是愛人或被愛在這之前我們都應該學會要愛自己,健康地活出精彩的人生,就像力克·胡哲先生一樣擁有面對社會挑戰時的健康心理和生理,才能戰勝疫情,迎來脫下口罩的日子
林翼勳博士評語
疫下生活寫實,亦寓鼓勵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