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曲與我

在源遠流長的中國文化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戲曲了。戲曲其實是由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武術、雜技等表演藝術綜合而成。

其實我並非出身於戲劇世家,只因為小時候陪著嫲嫲一起看電視,嫲嫲特別喜歡看一些折子戲,幾個字的唱詞也可以百轉千回,小時候就有這份耐性,認真的模仿,逗得嫲嫲笑不攏嘴,不亦樂乎。在愉快的笑聲中,對戲曲的興趣便慢慢培養起來。

《白蛇傳》中的「盜草」、「斷橋」、《斬鄭恩》、《陳橋兵變》、以致大家耳熟能詳的《帝女花》,我都朗朗上口,雖不是那話本中的蓋世英雄,也沒有七彩祥雲來見意中人,但我卻深深地陶醉在戲曲的世界中。也不知道從哪個時候開始,知道不同的地域的戲曲都有其特色,越劇、湘劇、粵劇、崑劇……各有千秋。

戲曲的內容,引起我對歷史文化的興趣,有空便也看看相關歷史文學的作品,讓我體會到劇本的背景、人物的關係原來是環環緊扣。

在這裡不得不談談我最為鍾愛的昆劇《牡丹亭》,故事的女主角是宋朝太守杜寶之女杜麗娘,她在牡丹亭內睡著,夢見一名書生手持柳枝冉冉而來,二人一見鍾情。當麗娘醒來後,卻為因思念書生抑鬱而死。為甚麼思念會讓人墜入深淵呢?為甚麼古時的婦女如此多情呢?後來他們在梅花庵重會,杜麗娘又能復活,二人並私婚於杭州。突破時空、突破禮教、突破傳統,這就是我喜歡此劇目的原因,而那感人至深的愛情,也許在二十一世紀已很難找到。小時候最喜歡《牡丹亭》裡面美滿的大結局,柳生高中狀元,才回家叩見麗娘家人,我竟然開心得跳起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我在不少劇目中,學懂許多做人的道理。小時候每次看完一齣戲,嫲嫲總會教導我一番,我的是非觀、正義感、文學修養、都是從戲曲而來。那些唱、念、做、打的功夫,不知要在舞台上練習多久,那一絲不苟的化妝,那跟著拍子的步伐、功架、做手,那圓潤的唱腔,配合舞台的燈光、音樂;從古到今,不知吸引了多少人,中國的戲曲文化,也因此承傳下去。


林翼勳博士評語

筆下道出戲劇豐富了人生,亦增進親情。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12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