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偏見的方法
- 作者: 湯詠斯
- 寫作年級: F5
- 寫作日期: 2014-5
- 學校: 基督教中國佈道會聖道迦南書院
今早媽媽打掃的時候,瞄一瞄玻璃窗外鄰居晾曬的衣服,便批評道:「看,那鄰居真馬虎!衣服還是污漬斑斑,洗得一點也不乾淨。」
女兒聽後,一言不發,走到窗前仔細打量,隨即抹掉窗上的灰塵,說道:「這不就乾淨了嗎?」
媽媽恍然大悟,不乾淨的不是別人的衣服,而是自己的窗子。
試就這個故事對你的啟發,寫作一篇文章,談談如何消除偏見。
*****
所謂偏見是指一種偏頗、不公正的判斷,這是源於未經過理性審視的前設判斷與價值取向。就文中故事為例,故事中的母親未探求究竟,便認定是鄰居的衣物上有污垢,並沒細想鄰居的衣物上有污垢的其他可能性,更看不到是自己的問題,這個誤會源於她對鄰居存有偏見。
由此可見,社會上很多人戴著「有色眼鏡」評論人和事。那麼有甚麼方法可消除偏見?我有以下提議。
首先,故事中的母親可與鄰居直接接觸,通過彼此接觸,增加溝通和互相了解,包括文化背景和生活習慣等,從而減少偏見。例如「長毛」曾到不同學校演講,他的表現文質彬彬,說話用詞恰當,跟一般人認為梁國雄議員言詞粗俗有出入。因此我認為讓文中的母親增加與鄰居直接接觸的機會,是可以減少因偏見而造成的誤解。
其次,政府、媒體和家庭教育大眾要彼此包容。所謂「三歲定八十」,假若人們從少就得到適當的德育及公民教育,加上適當的法例去強化教育,大眾就不容易對別人產生偏見,所以我們應站在不同的立場去理解人和事,例如正生書院風波事件,政府和市民對正生書院的學生有不同的包容程度,事件引起廣泛爭議。除此之外,在二零零九年生效的《種族歧視條例》和一九九五年生效的《種族歧視條例》有助減低偏見,令更多人正視及體會到包容的重要性。
最後,我認為大眾不應該用自己的準則強加別人身上。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準則,亦有不同的難處,又有不同的價值觀。正所謂「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我們要多反省自己的過失,不要要求別人用相同的準則去達至預期目標,例如在香港某些商場的門口太窄或有樓梯,難以讓行動不便的殘疾人士進入商場消閒購物,令人懷疑商場對殘疾人士存有偏見,認為殘疾人士會令商場形象受損。因此,大家要互相接納和理解,反省自己的錯誤,這樣就能讓偏見問題得到紓緩。
總括來說,以「與對方直接接觸」、「教育人們要互相包容」和「不斷自省」這三種方法,可幫助故事裏的母親消除鄰居的偏見。我也希望社會各界人士放下偏見,促進社會和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