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危機即是轉機

  • 作者: 蘇恒傑
  • 寫作年級: F6
  • 寫作日期: 2017-11
  • 學校: 青年會書院

危機即是轉機。人類往往要在面臨危機,在壓力的來臨,才能充分發揮潛能,化危為機。因此,人類歷史告訴世人,危機往往就是轉機。

失業,是人生的重大危機,同時亦是一大轉機。喬布斯創辦了蘋果公司,曾出現一次事業上的重大危機。早年,蘋果公司為了集資,曾經度出售股權,讓大眾成為股東。不善交際的喬布斯卻反被股東們聯手踢出公司,眼見多年的心血化為烏有,不但是對喬布斯的一大打擊,更是破壞了他的夢想,這難道不是危機嗎?喬布斯並沒有因此消極,也沒有放棄,反而繼續鑽研科技提升手機技術,等待機會東山再起。而蘋果公司則因業務停滯不前,慢慢走向下坡。他們請求喬布斯回公司,這便是喬布斯事業失敗後的轉捩點。靠著他之前鑽研的手機技術,他成功創造出劃時代的智能產品。不但成功解決危機,更靠著這機會讓蘋果公司業績有聲有色,從此更聲名大噪,世界為之震驚。喬布斯不放棄的精神成功在危機中找到出路,最終夢想成真,將危機變成人生的轉機,達致頂峰的轉機。危機?不!是轉機。

戰爭,對國家而言無疑是壓力沉重,但外來壓力往往可令國家更團結,化危為機。在三國時代,赤壁之戰中,魏國大軍壓境,其兵力甚是多於其餘兩國之總和,面對強敵,兩國沒有屈膝,沒有沮喪。智者如孔明借東風,周瑜施苦肉計;勇者如張飛、趙雲奮勇殺敵,狙擊魏國。軍民上下一心,終於將魏國殺得大敗而回,檣櫓灰飛煙滅,遂成三國鼎立之局面。同樣面臨戰爭,勝利了,當然可喜可賀。但落敗了,被人佔領,必然是危機。面臨危機,絕望的黑暗中總有一點曙光。如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被美國在廣島、長崎兩地投下原子彈而投降,繼而被美國佔領,主權亦落入美國手中。民間被戰爭掩蓋的慘狀浮現,日本看來盛極而衰。但日本緊抓機會,在美國佔領期間,積極努力,配合政策,迅速穩定經濟;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再次抓緊機會,讓資本主義的美國放鬆管束,令日本成為亞洲對抗共產主義的基地,同時讓美國加強對日本的援助;在賠償予東南亞各國損失,看似又是一大支出令經濟雪上加霜,日本卻以勞動力及貨品作為賠償品代替,反而有助日本商品打進東南亞市場;日本國防在美國的援助下,看似成了無牙老虎,卻讓日本能夠專心致志在經濟發展......在六、七十年代重返列強位置,經濟更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系。八、九十年代,日本文明流傳到全球各國,直到今天,日系漫畫、電影,隨處可見。日本的重新崛起,皆因在戰後積極,從不將國防被奪、大量賠償視為危機,反而積極找到轉機,利用國防轉移,向東南亞的賠款讓日本強大,化危為機。危機?不!是轉機。

戰爭,對於人類文明而言,是重大危機,卻又是轉機。第一次世界大戰前,世界各國多屬封建帝國主義制度,奧匈帝國,日不落帝國,法國等國家以帝王制度等獨裁霸權統治,沒有民主,沒有自由。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看似讓世界各國死傷無數,山河滿是頹垣敗瓦。但在血淚中,世界各地紛紛結束帝國統治,奧匈帝國分為奧地利、匈牙利;蘇聯誕生,各新興民族國家誕生,還改於民的政府成立。人民,更加自由,男女地位趨於平等。一切都在一次大戰後的反帝國浪潮下推行,更加現代化,更加民主自由。第一次世界大戰看似是人類文明趨向滅亡的一大危機,實則在戰後各國政府約束力弱,人民推翻帝國立義,成立民主政府,讓文明推行一次大躍進。危機?不!是轉機。

危機存在於個人、社會、國家、全世界,任何人都有需要面對危機的時候。但每一次,既可以是危機,又可以是轉機。被監禁監獄看似是人生的污點,但同時就是自我反省,洗心革面的時候,不僅變得更加成熟,心態變得更加正面,重投社會時定能有全新的一面。家庭的危機,可能是破產,家庭中道衰落,但家庭間的隔膜亦會同時消失,拉近互相的距離。原本是家庭分崩離折的危機,最後卻可能是讓家庭變得更加團結的一次轉機。

危機就是轉機,正如黑暗中的一線光芒,像在漆黑的夜空中出現螢火蟲一樣,沒有絕對的絕望,自然沒有絕對的危機。正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的道理一樣。世事往往一體兩面,危與機是並存的,如何能達「機」避「危」?首先心態上如半杯水的故事一樣,要有「還有半杯水」的心態,處於正面,那不但危機本身是轉機,處理危機的過程中的學習便是轉機,危機可能亦不復存在。

當然,實踐全看個人、知識、技術等,缺一不可,但最重要的是你要有面對危機的勇氣。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只有勇於面對寒風,才能聞得梅花香。風雨兼程,令人沮喪。不過,雨後必有彩虹。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9 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