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一次參觀展覽的經過和感受

我很感謝老師安排這次參觀。我認為這是一項很有意義的活動,希望日後學校能舉辦更多類似的活動。

是次的參觀地點不是香港,而是南京,我們參觀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不妨告訴你們,一開始,我只是把參觀當作遊玩,誰料最後獲益良多。

在參觀之前,我對「南京大屠殺」的認識只是很表面。記得中三那年,在中國歷史科老師教這科題時,他咬牙切齒,盡訴他對此事的悲憤的感覺,而我對此事卻漠不關心,更恥笑老師,那時我只知道很多中國人被日本軍人殺害。但在參觀後,我的想法完全改變。

在博物館的門外,擺放了一些銅像,都是仿照當時的人的動作和表情而製的:有孕婦、有老人,有的悲傷,有的害怕,可是他們的動作都是逃跑的,因為他們就是那群被日軍虐待的中國人。可是看到這些情景,我還是不以為然。

一踏進博物館,老師告訴我們要從右向左觀看牆上的照片和內容。一開始只是交待日軍攻佔中國的源由和歷史。接著,開始有照片了。第一張映入眼簾的照片是一名日本軍人在笑,但往下一看,發現地上有一名被槍殺的中國人,我開始感到毛骨悚然。

突然,我聽到「滴、滴、滴……」的水滴聲,但水滴聲不會停,於是我就尋找聲音的來源,發現了一個水池。原來是那段時間,被日軍所殺的中國人多不勝數,平均每十二秒就有一人被殺,水滴一聲就代表一個人被殺。看到這兒,我不再驚慌,反而是憤怒。

我帶著憤怒的心情一直走,卻看到一篇更令人髮指的文章,就是兩名日軍以殺掉中國人的人數作比賽。生命是無價的,值得被珍惜的,但他們卻在摧毀別人的生命,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換取一時快感,這是不可原諒、罪無可恕的。

當我心裡在責罵日軍時,聽到後方有聲音,原來是「南京大屠殺」的生還者的訪問。他們憶述當時的情況,有的被炮火炸傷了四肢、有的女生更被污辱……看著他們回想當時的傷心表情,我不禁落淚了。他們的經歷是一個多麼可憐的悲劇,令人痛不欲生,但他們勇敢地活下去,這精神十分值得敬佩。

在憤怒和悲傷的交集下,我們快要離開博物館了。就在此時,我看到一句英文,意思是「不可忘記,但,可以原諒」。我的心情頓時平復下來了。沒錯!事情已經發生,成為歷史。我們應寬恕做錯事的人,同時亦尊敬因此事而受傷或喪生的人,這才是我們能做的。

離開博物館後,我回頭深深地一鞠躬,表示我的感傷和最初的不敬。

這次有意義的參觀就在此結束了。


老師評語

選材突出,立意深刻。所見所聞的描寫細緻,情感展示準確而豐富,能引起讀者的共鳴,佳作。


本文章獲輯錄於 《晶文薈萃 精選文章》第 3 輯